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民间私人海外贸易一旦被视为非法行经,民众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甚至会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朝廷整治起来,极其不利。
还告诉他,海上贸易若断,就等于将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让给了海域的番邦,让番邦反而发展了起来。
与大明发展极其不利,大明会越来越穷。
这一点,朱标铭记在心,当初朱十一被罢黜之际,昔日朱十一在各地开设的交易司被朱元璋大肆裁撤。
朱标拼命谏言,拼命保,但最后也就保下来太仓黄渡市舶司、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四市舶司。
可哪里想到,如今父皇更是一口气将四市舶司裁撤。
更是要实行海禁。
如此一来,大明海上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几乎毫无收益可言。
而朝贡贸易更是赔本的买卖。
朱十一在位的时候,老是以奖状的方式奖励来朝贡的番邦!是故,基本没啥番邦愿意来朝贡,多以民间贸易的方式往来。
叔父被罢黜后,父皇则是在朝贡贸易中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即对外国使团的回赐远超过其进献的贡品。
很多番邦前赴后继的来朝贡贸易!
“你叔父自打七岁就跟在咱的身边,七岁之前穷的饭的都不饱,连海是什么只怕都不知道!”
“自从跟了咱打天下,何曾下过海?”
“整天喜静不爱动,老是和一群墨家弟子扎堆!”
“他到现在怕是连海都没见过,竟敢妄言海上贸易乃是咱大明国本!”
“他焉有脸面扬此豪言?”
“你又为何死心塌地的相信此等谬论!”
“咱大明要保护农业经济和防止商业的过度发展。”
“你要知道海外贸易会促使商人富裕,进而剥削普通百姓!”
朱元璋,冷哼道。
看着这个榆木脑袋的儿子,属实有点头疼。
朱十一从小饿肚子,也就跟着他,才能吃饱饭。
所见所闻,均是跟着他。
也不知道怎么就学了一肚子歪理。
虽然朱十一的确聪明,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更是有决胜千里之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十一不明白商人对大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一味的鼓励商业,造成大明官商勾结盘剥普通百姓的民不聊生场面!
“父皇,沿海的普通百姓亦要生活!”
“若海禁,他们该如何生存?”
“怎可枉顾百姓!”
朱标,据理力争道。
“渔民所用渔网质料,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加上食物难以储存,即使不禁出海也鲜有人“出海”捕渔。”
“普通渔民,出海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正如那朱十一说的什么定位、星象、渔讯、气象、风象这些,往往夺走咱大明渔民的性命!”
“反而大量粮食因无德商人因贪图东洋银货外流,及违禁品,比如铜及铜制钱的外流,造成咱大明物价不稳定及米价等民生必需品高涨的情形,甚至引发粮食危机!”
朱元璋呵斥道。
“父皇,当初叔父设立的气象司,已经在研究,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成效!”
“民械司,更是研制新型渔网!”
“是父皇,因气象司耗费盛大,而精简了大半,致使气象研究进程缓慢无比!”
“更是裁撤了民械司大半资金,致使民械司研究大多荒废!”
朱标,气道。
想想就气的慌,前期投入那么多,眼看着就要出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