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伯娘也还不错,笑眯眯的接过,当着老人的面说,“行,替我谢谢你妈,等油菜收完,我就给你爷奶摊鸡蛋饼吃。放心吧。”不经意的瞄一眼侄子手中的两条鱼,笑的更舒心。
自家的那条比老二家里的大不少。
里面的大堂嫂,见到那条鱼也乐呵。家里总算能见点荤腥。在一边忙说,“我去摘紫苏叶。”
“急啥,用盆养着,晚上吃。早上来不及。”大伯娘拦下嘴馋的儿媳,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儿媳。
“哦哦,好吧。”
清东陪了老人家一会儿才走,走的时候老爷子也陪着一起去。
路上,老爷子悄声的问,“东子,你家还给我和你奶送什么面粉?自家有吃的吗?”
“嗲嗲,我家有。放心吧,等小南小莲他们回来,我们再来看你与奶奶。还有我家昨天又买了三头小猪仔。我妈说年底自家杀一头,只卖一半,留一半自家吃。”
宋清东不太相信亲妈说的这段话,等到了那时候,也许妈会全卖,一点也不留。
“那好,我等着到时候吃你家的杀猪饭。”老爷子也不信,三儿媳一个人养几个孩子,家里过得拮据,他不信儿媳会真的留一半,能留十斤都不错了。
祖孙俩都不相信,也没有继续深谈此话题的意思。
老爷子其实心里是心疼老三一家的孤儿寡母。几年前老三去世,儿媳一个人撑起家,那时候东子都还在上学,家里挣工分的就三儿媳一人,那时候家里刚盖完新屋,接着不到一年老三去世,家里孤儿寡母的,他拿出私底下老两口的积蓄给老三家的送去,可人家死活不要。
硬是一个人送三个孩子读书,熬了两年,东子不上学了,在家里上工挣工分。家里的日子才宽裕一些。
他打心眼里是佩服三儿媳的,是个硬气的,也是个有远见的。
孩子多读书,在哪朝哪代都不会有
错。
到了宋二福家里,刚好宋二福带着儿子从自留地回家,见到亲爹与侄子,热情的招呼。
清东把鱼递给堂哥,二伯家的堂哥 ,只比他大一岁,堂哥上面还有个亲姐姐,已经出嫁到隔壁村。
宋二福家里就一个儿子,四个孩子,只有老二是儿子,上下的都是闺女。
兄弟俩坐在一边倒是聊的不错,坐了一会儿,清东才走。
时间一转眼,就是六天,村里的油菜经过前后半个月的忙碌,全部收割完。大半都已经晒好筛好车好装袋,按任务准备上交国家,当然村里也会留下很多,榨油,然后家家户户分一些油,还有那榨油以后的渣子饼也是肥地的好东西。
又是星期六,清南清莲背着旧书包带着换洗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家。
二十来里的崎岖坎坷不平,坑坑洼洼的土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早已走习惯。
两个小时走到家,兄妹两有一个专用的手电筒,是上下学专用的。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钟。
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黑,村里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已经升起,村里的小孩子们,欢快的在村里的街道上玩耍。那欢快的笑声感染着兄妹两,加快脚步朝家里走。
嘉敏在家里已经炖好了鱼,香喷喷,周围还学着东北那边,呼了玉米饼。中南省这边种玉米的不多,大多数都是自留地种一点。只够自己家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