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故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说错话,而在接下来的半柱香里被方羽用言语挤兑得差点儿当场寻短见的店小二,趴在桌子上“黯然神伤”。
这死孩子说话也太伤人了,好嘛,一句话一口刀子,直往心口上剌。店小二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都怪这张嘴,你说,你把想法埋在心里就行,说出来干嘛。干脆以后不跑堂了,去学那城外玉佛寺的大师修闭口禅算了,然后拜后厨的师傅为师学做菜,从此以后做个厨子罢了。
不理会此时店小二内心中对先前自己好奇心和嘴贱的无比后悔以及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全新规划,这一系列的丰富内心活动。方羽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先前说了太多,嗓子干得不行,看来比起说书先生,自己还是远远不如的。瞅了眼趴在桌子上的店小二,再次开口道:“你到底想干嘛?再不说我可要走了!”
店小二本来已经放弃好奇,烧香供佛也要送走这个小祖宗了,听到他要走,抬起头,看见方羽嘴角的茶水渍,突然想起自己是花了钱的,这壶茶钱是要从自己薪水里扣,一股莫大的勇气产生。他扶了扶桌子,支撑自己爬起来,正准备开口,可想起这小祖宗刚喝了茶水,战斗力恢复了,说不得又要数落自己半柱香,得好好斟酌下说辞。
方羽见他还是不言语,站起身就要回家,店小二看他起身了,大脑飞速运转,终于在勇气消退前问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你为什么这么爱听书?看你也不是穷苦家的孩子,不像是上不起学堂的样子,不去上学来听书,你的父母不骂你吗?”
方羽难得挤兑他,但也没有立刻回答他,因为他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学堂的氛围?不喜欢吃饭时同窗互相炫耀父母做的饭菜?又或者是真的很喜欢听故事?这些都是,但又好像都不是。但不管是不是,他其实都不想向这个人说明,因为正如她之前所说的,虽然他经常到这酒楼听书,混了个脸熟,但其实他和他们真不熟!
到好歹喝了人家茶了,又不能不说,于是他想了个自己还算接受的借口:“多听听那些江湖故事,方便我以后行走江湖!”他对这个理由是比较满意的,至于店小二接不接受那就不关他的事了,毕竟三文钱的茶水就想听真心话,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店小二听了,也只当时小孩子不靠谱的理想,就像自己也曾向往过江湖那样,毕竟在听到那些快意恩仇的侠客事迹,光怪陆离的山上轶事,哪个孩子不憧憬,只是长大的自己终究被现实压垮,曾经的幻想只是如今自己闲暇时回想童年的调料。
“那你可以看书啊,书上什么都有啊?”店小二疑惑不解,这也是方显不理解的原因,家中明明藏书很多,各式各样,可方羽从没翻过,一个劲儿的往酒楼跑。
“不要,有人讲,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去看,那么多的文字,一看就犯困。”方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回答很孩子气,好嘛,怕累。
“那你向往的是那种劫富济贫的江湖侠盗,还是那种救苦救难的英雄好汉,亦或是战场上统领三军的将领统帅?”
方羽听完想了想,嗯,这个问题能聊:“都向往又都不向往!劫富济贫虽是义举,但究其根本不过是借他人之钱救人;救苦救难虽然被称为大英雄,但束缚太多,不得自由;统领三军就更是算了,我可不敢随随便便就断言他人生死,何况还是那么多人,我可当不起!”
店小二听完,心有所思,其实他的想法有道理,又有些不解,他才多大,怎么想的那么多,思之过虑,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这个年纪!
店小二本想劝劝方羽,结果少年看天色渐晚,起身就走,不等他反应,就已经冲出了门口速度之快,边走边急:“怎么这个点了,都怪你非要谈什么向往,回去要挨板子了……哎呦!”也许跑的太快,慌不择路,少年摔了一跤,哎呦还没完,就立即起身,都没拍打灰尘又继续奔跑起来,眨眼便不见了身影。
看着少年身影消失在了路口,店小二才收回目光,刚刚那一刻,他才真的觉得方羽像个少年。平时的方羽太不像个少年了,独来独往,看着十分孤独。听书也好与人说话也罢,就像个小先生,看着那些粗矿的大汉不担心,也不害怕,人家要什么他有就给,人家给他什么,拿起来就吃,完全不像他说的担心别人下毒什么的。
方羽回到家的时候,晚饭还没好,气喘吁吁的少年回到房间洗了把脸,就去书房找爷爷了。方显一般除了吃饭睡觉就喜欢呆在书房,翻看着一本文字符号都很稀奇古怪的书,不算太厚,却感觉总也翻不到尽头。
起码打方羽记事以来,那本书就没看完,方羽起初以为不只有一本这样的书,后来翻看过几次,虽然看不懂,但有些奇怪的符号倒是记忆深刻,倒也确定了是同一本书。确定是确定了,疑惑更深了,一本书至于看那么多年吗?
看着自己爷爷注意力全在书上,自己进来都没放下,方羽怀疑爷爷是不是小憩。蹑手蹑脚的走过去,刚把头伸过去就发现爷爷盯着面无表情的盯着自己:“鬼鬼祟祟的,想干嘛?”
没得逞的方羽有点儿不好意思地道:“没事,我进来看爷爷没反应,以为爷爷睡着了,就想着叫醒爷爷,别错过了晚饭。”
“小兔崽子,莫不是想捉弄爷爷吧?”
“怎么可能,我可是最尊敬爷爷您了!只是……”
“只是什么?”
“孙儿不明白爷爷为什么翻来翻去就只看这一本书,书架上这么多书,莫不都是摆设?”
老人卖了个关子:“那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孙儿不知,我也翻阅过此书,只觉得晦涩难懂,看了直教人犯困。”
“也难怪,这其实是一本古书,上面的文字不属当世,多已失传,所以爷爷看起来也很艰难,书架上的书多是古史文学,用来解译而已。可惜如今我所解译出来的也不过只鳞片羽,远远无法还原书中所述!”
“花那么多时间钻研,所得不过分毫,要是换我,我可没这耐心。爷爷您就是太闲了,有这时间,不如去厨房帮帮徐爷爷,不瞒您说,徐爷爷的手艺,着实有些难以下咽。一开始还好,后面去学堂买的那些吃食后,突然觉得天上地下的,差别之大,令人难以接受!”
被孙子数落的老人也不恼,只是替老友辩解道:“知足吧,别人想吃你徐爷爷做的饭菜,还没这福气呢!”
方羽拉了个椅子,准备去爷爷身旁坐下,听到爷爷的话,一边拉一边嘟囔:“徐爷爷那手艺,一般人是吃不着,关键是也没人敢吃啊。上次王婶一家来做客,吃饭时那表情您是没注意,那个精彩,王婶看我那眼神,别说她了,我都觉得自己可怜。最后还不是王婶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我可记着的,那几个菜盛上来以后,别说您了,就连徐爷爷自己都没动过自己做的菜。最后那几个菜吃的一干二净,好家伙,盘子都不用洗,干净的就和没用过一样!”
老人挑眉:“回头就告诉你徐爷爷,说你抱怨他做菜难吃。”
停下动作,方羽双手举手投降,求饶道:“别别别,我的亲爷爷,千万别。您老继续刚才的,我不打断您了!”
看到孙子服软,老人继续道:“这翻译古书可是你爷爷的爱好,打你没出生就有了,你太爷爷都管不了我。就许你爱好听书,不许爷爷爱好考古啊?”
把椅子拉到书桌旁,方羽坐上去继续与爷爷的话题,神色古怪:“就盯着这一本书较劲?这本书到底写的什么内容?值得爷爷花那么多心血,莫不是些少儿不宜?”
老人气的吹胡子瞪眼:“小兔崽子,打趣你爷爷,你知道什么是少儿不宜,你听书到底学了些什么?我就不该那么纵容你。不过言归正传,古书的内容,只说我目前看懂的部分,更多像是以类似于一个人的自传。通过这个人的一生经历,去了解这个人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
少年挠头不解:“了解了,好像也没用啊。您又不是官,也不是商人,了解这些干嘛?”
老人一时无言,是啊,如今的自己不过是一闲散老翁,在朝为官早已是多年以前。哎,也许是是旧习难改吧。
见爷爷突然心情低落,方羽明白自己也许是说错话了,只得想法补救:“孙儿不是否定爷爷,只是想爷爷多出门走走,活动活动,成天呆在书房,对身体也不好!”
方显知道孙儿察觉到自己心绪得变化,怕影响到孙儿,赶忙收拾心情:“爷爷晓得了,只是往往投入过深,一时忘记了。”
“那就让徐爷爷看时间提醒您,时间差不多,老哥俩结伴出去走走。”
老人摆手拒绝:“还是算了吧,你徐爷爷忙得很,毕竟咱家都靠他操持着。”
见爷爷拒绝,方羽只得转移话题:“爷爷,在到这里定居之前,咱家是哪里人氏啊?”
这是方羽第一次提到关于故乡的话题,自小又爷爷拉扯大的方羽其实很懂事,知道爷爷有自己的心事,所以这么多年,祖孙俩很默契地没有提到过这个话题,不过终归还是有好奇心的。
方显也知道孙子的想法,但有些东西,他不想让孙子知道,或者说那么早知道,他斟酌道:“具体是哪里,爷爷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只能说很远很远!”
“那您想念故乡吗?想回去吗?”
老人沉思片刻:“自然是想的,但至于回去,却是半点儿不想!”
方羽疑惑:“为何?”
“我们可以说是从那里逃出来的,相比于那里的生活,爷爷还是更倾向于如今的生活,虽然少了……”老人话未说完便停了下来,方羽知道应时与自己父母有关,便很识趣没接话。看着爷爷又低落下去的情绪,方羽有些一时无措,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继续的话又要聊些什么内容才能不会触及到爷爷的伤痛。
少年心里也奇怪着怎么徐爷爷还不叫吃饭,刚刚见到徐爷爷时就说饭菜快好了,都过了那么久了,怎么还没好。
此时厨房内,坐在灶前的老人,其实时刻关注着书房的动向,听到祖孙俩开始聊关于故乡的话题时,老人适时收回了灵觉,把空间交给了爷孙俩。
老人照看着灶中的火,吞吐的熊熊火焰好像并没有散发出属于它的热度,锅中煮的汤半晌才翻滚出一个气泡,也不知这样煮汤,什么时候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