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41章:夺城,灭国【2 / 2】

飘逸楷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兵,请下令吧!”

朱燮元是一个老官员了,驻守四川和贵州地区这么多年,镇压了很多次叛乱,也见到过很多的大明军官。

但是,如今从孙应元身上看到的,却有一种之前从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那是一种来自于血液之中流淌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以前应该有人拥有过,只是他没有看到过,而现在,他看到了。

朱燮元明白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无法阻拦孙应元去这么做,尽管他可以下令让他们留在原地驻守,可是如今的孙应元恐怕心思早已经飞到了远处东吁王朝的王都。

“事若不成,以保全性命为主。”朱燮元最后说道。

孙应元闻言当即保证道:“我会尽全力去保护每一个士兵的性命!”

朱燮元下令神射营随孙应元绕击东吁王朝的都城,其他将军听到这个命令之后都是万分的震惊。

虽然大家对战胜东吁王朝没有什么怀疑,但是用三千人就想着夺取一个强大的王朝的都城,这在他们的认知之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一些人劝朱燮元收回命令,让他再多思量一下。

而朱燮元却是直接道:“这是孙将军主动要求的,他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士既愿往,吾当助之。我们要做的,就是牵制住这支东吁王朝的主力大军,给孙将军他们夺取东吁王都留出足够的时间。

只要孙将军他们成功夺城,那么莪们就要集结军队,横扫东吁王朝的大军,一路杀到东吁王朝的王都去接应他们。

到时候,会有一种特制的烟花作为信号。通讯兵会给这里发消息,大家随时等待我的命令。”

听到是孙应元主动要求出战的,大家也就明白这件事已经无法改变,于是听完安排之后,一起说道:“是!”

东吁王朝的大军真正和大明官军刀兵相见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毕竟那些战象的速度并不太快,他们可是仰仗这些战象带给他们祥瑞呢!

孙应元这边,则是带领神射营三千人和二十个狙击小队的成员向着东吁王朝的王都所在的方向前进。

尽管身上全副武装,还有人带着两门火炮以及几箱炮弹,但他们的行进速度依旧是非常快速的。

毕竟相比于其它国家的士兵,他们的身上没有厚重的铠甲,负重主要是火枪,子弹还有四枚手雷。

两门炮和炮弹分批换人进行抬起运动,可以进行小跑前进。

因此,虽然东吁王朝的军队先于神射营出发,结果就是在大明官兵看到东吁王朝的战象的时候,神射营也来到了东吁王城附近。

就和孙应元所预料的那样,东吁王城的大门敞开着,门口来来往往很多人。

他们并不认为大明帝国的士兵会打到这里,至少短时间之内,有着十万大军作战在前方,大明帝国的士兵没道理回来到比较远的东吁王城。

孙应元让人把炮藏好,然后找人夺了一辆拉柴草的大车,换上这里人的衣服,把武器藏到柴草下面,八个人赶着车来到了城门口。

城门口只有两个人盘问,还有两个人站岗,城门之内,还有两个人,一左一右,似乎是看守大门,管着大门的开启和关闭的。

八个人之中,其中之一正是神射营守备梁辰。

到了门口,二话不说,他从柴草之中掏出两把手枪,接连四枪,分别把盘问的两个人以及掌管开合大门的两人击毙。

而巡逻的两个人则更惨一些,被其它七个人拿着步枪一人打了一枪。

这么近的距离,不存在打空的可能。

八个人迅速接管城门。

周围进出城门的东吁王朝百姓还没有反应过来,愣愣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到地上的几个人鲜血流淌成片。

顿时,乱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