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上的小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言昳说完,又觉得问也没用,她自顾自道:“也是,阁老都是给皇帝顶包的。谁知道这亏空跟睿文皇帝是不是有关呢。但他肯定不会认,只能放出来一些路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阁老赚钱回来补账。”
言涿华只是粗枝大叶,也不傻,否则他前世也不会二十岁上下接过元武的位置,独领一军。他道:“或许吧,反正这事儿肯定要解决,否则年后,就是睿文皇帝登基三年,前些年说不做细账,不开财会。但今年拖不下去了。再不解决,连六部的帐都平不了。”
她心里一跳:“打仗也是为了这个吧?”
言涿华知道的事毕竟不如她多:“什么?打仗怎么赚钱,更何况是跟倭地打,又不是对外攻城略地。哪怕说是打赢到倭地本岛上,把几个独立的幕府都榨干了,但那种规模的打仗,估计能收支平衡就不错了吧。”
言昳觉得脑子里的思路要串起来了。
跟倭地小打
小闹,只能震慑收割一些海匪、或者九州上独立的小幕府。打仗规模小,花的钱少,赚的也少。
若想把整个倭地都打服了,屠杀一波幕府,收割几回财富,虽然赚得多,但考虑到战争的规模,花的也多,估计利润率也不是很高。
所以说倭地这种物产不丰的地方,虽然作为大明外港,积累了不少钱,但钱不是财富,等同于钱的实物才是财富。倭地就缺乏这种财富,所以跟倭地打仗,就属于那种赚不了大钱的买卖。
所以有个办法,就是利用倭地的焦虑,收割他们。
拿言实将军的名号、宁波水师的集结,唤起倭地对于自身安危的极大焦虑,作为军力并不强的他们,必然想要大量的获得战船,武装自己,甚至焦虑之下不顾价格。
但他们能选择的范围并不多。
周边各国,大都是大明的附庸,也没什么军力。大洋另一端又太遥远。
考虑到大明的分裂与内斗,或许从某个想赚钱的富商手中买船,才是更快更好地选择。
只是倭地不知道,一切都是熹庆公主准备好的圈套。
她估计早就筹备此事,环渤船舶制造公司的私企名号,也正好就是掩盖此事的最好帷幕。
假设,倭地大价钱从熹庆公主这儿买走了船只,但仗却只小打小闹的打两场,就匆匆告终。倭地到时候想要退货也退不了了吧,真要是想用这些战船反攻袭击大明,估计很快也发现这些战船都是旧船、渔船改造的,根本没有足够的战力,还会问题百出!
言实为什么打仗前,却带着一家老小南下,似乎并不害怕战争扩大,危及家人,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个戏台上唱白脸的戏角。
他的存在,就是渲染进攻倭地的氛围,让倭地几大幕府感觉到即将完蛋的恐惧,然后疯狂买船。但实际上,这仗根本不会打大了,他会高高的抬起剑,然后轻轻地落下,随便割点能交代的皮肉伤,就收鞘汇报朝廷了。
而到时候,年关前后,在睿文三年的御前财政会议上,言实
夸大这小打小闹做戏的战争花的钱,公主又把卖船的钱上缴,补上账目的亏空。
帐一扣,库一补。睿文皇帝拖到登基三年才开办的财政会议,就可以这么糊弄过去了。
这一整套逻辑,都太大明,太官场,太中原了。
但凡是个对内阁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种事儿最起码百年前,两百年前,在紫禁城小小的暖阁里,被计划过无数次了。
公主这么做,怕是也要买几年安定,买睿文皇帝的信任。按前世,梁栩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才准备充足,向皇位伸出手,公主这辈子估计也考虑到短时间不可能上位,不如跟睿文好好相处下去。
怪不得。
怪不得啊。
公主怎么敢叛国卖船给倭地?
就是因为这事儿皇帝都有参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