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西昌道设西昌行省,以吐蕃藩、泥婆罗藩、象雄藩、苏毗藩四藩国设卫藏镇,原西昌节度使郭待封率部移镇卫藏。”
朝廷接连数日都在商议设立行省一事。
政事堂很快拿出了一个计划,最先在西昌设行省,而郭待封原建议的把吐蕃等四藩纳入西昌镇一事被驳回,但朝廷考虑到四藩的实际情况后,决定罢撤四藩,设立卫藏道,设卫藏节度使,赐军号忠武军。
原来的西昌军直接移驻新的卫藏镇,西昌镇改西昌行省。
行省衙门建置,则是设总督为长官,下设总理一员、提督一员,皆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
原来道级四司,各设有左右一名主官,设立行省后,各只保留一名使司主官,经略使、观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四使,皆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
行省设行省都堂,下设五房,以总督、总理、提督、经略使、观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加同行省参知政事衔入都堂,参知政务,共掌行省军政事务。
其中总督是行高官官,文武皆统,而总理则分管行政,监督,提督分管军事,司法,四司各负责一块。
总督与总理、提督、四使是上下关系,但同时因为皆加衔入行省都堂,所以省内重要事务都是都堂共同决策。
总督是一省主官,但跟刺史、县令这样一衙主官又有不小的差别。
关于第一个行省的总督人选,也是争议不小。
宰相们举荐了几个人选,可皇帝却一直犹豫不决。
政事堂首推的是郭待举,听名字好像是郭待封的兄弟,实际上都是颖川郭氏家族,只不过已经关系疏远,算是同族同辈,但早出了五服。
郭待举如今是吏部侍郎,是实权要职,他在朝中能坐到这位置,当然也还是因为他其实还是通过堂兄弟郭待封的关系,也早投到了秦家这边的,甚至还跟秦家联姻结亲。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能力还得有关系。
搭上了秦家的关系,仕途自然是比较顺利的,郭待封移镇卫藏,秦孝忠秦伦叔侄也就不客气的推荐郭待举出任这第一任行省总督。
可皇帝迟迟不肯下诏,明显也是有不同意见。
最终皇帝暗示宣徽院那边向宰相推荐一个新人选,苏良嗣。
苏良嗣是武功苏氏出身,其父苏世长曾是秦王府学士、天策府军咨祭酒,他跟秦王府另一位学士苏勖其实都是同族。
武功苏氏属于关陇集团中比较核心的一支,苏威更是当时名相,苏世长的父亲是北周宕州刺史,他在隋朝时任过长安令、都水少监等,跟苏威一起投洛阳王世充朝廷,曾做过左仆射。
所以后来他来投李渊后,李渊还曾做诗嘲讽他,说他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不过嘲讽归嘲讽,李渊后来还是接纳了这位武功苏氏的才子,也授予一系列要职。
苏世长也经常直言进谏李渊,贞观初,苏世长赴任泗巴二州刺史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苏良嗣少年时,苏家在朝堂上地位还不错,毕竟苏氏是太子妃,后来又是皇后。所以苏良嗣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司马、洛荆雍三州长史。
开元末,苏氏被废,苏瑰父子兵变谋反,苏良嗣在外地任官,倒没牵连其中,而且也不是直系三代,所以事后也只是贬官。
不过因此,也仕途不畅。
直到后来中宗天宝亲政后,这位被秦家打压许久的苏家人,才算被皇帝有意示恩拉拢,毕竟武功苏家跟韦萧等家族一样,早成了政治上的落水狗,孤立无援,可这样的人倒正好为皇帝拉拢所用。
苏良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倒也投桃报李,一心忠诚皇帝,天宝末年,苏良嗣已经做到了冀州刺史、工部尚书、西京留守。
论官爵职位,苏良嗣这个西京留守,当然比吏部侍郎郭待举更有资格出任西昌行省总督,另一方面,郭待举毕竟和前西昌节度使郭待封是堂兄弟关系,出了五服那也是堂兄弟。
不过在殿上,秦孝忠倒也直接提出了一个疑问。
“苏良嗣都八十九岁了,比太师还年长五岁,西昌边远,气候险恶,苏公还能担负的起这首任行省总督之责吗?况且,西昌镇兵马移驻卫藏后,这里的西羌诸蕃以后更难管控,就算朝廷在当地也还会调驻一些兵马,可朝廷设西昌行省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全面改土归流,这个重任,苏良嗣能够担的起吗?”
这下皇帝也不由的尴尬的了。
苏良嗣之所以成了西京留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纪太大了,去长安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
虽然听说他身体还挺好,但再好也是八十九岁了。
人家秦太师都才八十四,也没说要继续入朝辅政啊。
八十九岁了,在西京长安养养老可以,但去西昌做首任总督,明显不太合适。
皇帝犯了个错,忽略了这么一个关键的年龄因素,他做太子时也没见过苏良嗣,因为苏良嗣去长安都只了十年了。
御坐上。
李昊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很快调整心态。
“苏公确实年纪太大了,便依右仆射所荐,授郭待举为西昌总督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