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实上,外祖也不用担心扬州盐商从中作梗,或者暗中使绊子”
“台州盐场制造出来的食盐,跟扬州盐商制造的食盐并不会发生冲突,它们各有各的销路”
“扬州生产的食盐主要在我大唐境内售卖,而台州生产的食盐,除去雪花盐外,其余食盐我准备卖去海外”
“海外的那些蛮夷并不懂如何制盐,咱们可以利用船队将食盐运往海外各国,赚取丰厚的利润”
“售卖食盐赚到的钱,可以让台州迅速变得繁华起来,也可以反哺大唐”
话音未落,苏亶已迫不及待。
“太好了,医儿,你什么时候派人去台州建造盐场?”
“要不你小子跟外祖一起去台州,省得你外祖母天天念叨!”
李医却笑着摇了摇头。
“外祖,孙儿短期内怕是去不了台州,杭州这边有很多事情要做”
“等忙过这一阵,孙儿再去台州拜见外祖母”
“孙儿虽然无法跟外祖前去台州,但会派人过去建造盐场”
“等盐场建成,孙儿再派人带着制盐技术过去,进行制盐”
苏亶顿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
“这样也好,你小子忙归忙,但一定要注意身体,别让家里人担心”
说着,他就轻轻拍了一下李医的肩膀,满眼疼爱。
接下来,他们祖孙二人,再加上一个谢师爷,就开始讨论在台州制盐的事情。
随着他们的讨论,台州盐场的建设计划,很快就已出炉。
转眼的功夫,已到午餐时间。
直到此时,李医才得以离开会客厅,回自己的房间去洗漱,然后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等他再次回到会客厅,客厅里又多了几个人。
听说他已返回杭州,杭州刺史带着手下几名官员,匆匆赶来这里。
刚一看到李医,杭州刺史等人立刻站起,然后齐齐长揖到地。
“见过公子,本官代表所有杭州百姓,感谢公子的义举”
“城中六井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困难,公子的义举必将永载史册!”
李医连忙上前两步,将杭州刺史等人扶了起来。
“陈刺史客气了,我不过是提出方案和出资,领导杭州百姓施工的,还是陈刺史和各位大人”
“这是杭州官员和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是各位大人的功绩,小子不敢独占这份功劳”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杭州百姓吃水难的的问题,从此以后,相信杭州百姓的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听着他这番话,杭州刺史等人都感动不已,也与有荣焉。
站在一旁的苏亶,则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赞赏地点头不已。
医儿这小子真是八面玲珑啊,太会做人了!
……
仅仅在家休息了不到一天,李医就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
刚到巳时,李医已来到杭州城外的西湖边视察。
同行的还有苏亶,以及杭州刺史等人。
此时,杭州城内的六个大型蓄水池,以及与之配套的引水渠都已完工。
甘甜的西湖水已引入杭州城,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难题。
这项惠民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
比如挖排污沟,引水渠沿线和蓄水池周边的绿化等等。
这些事情并不急迫,可以慢慢做,甚至精雕细琢一番。
而疏浚和治理西湖的工作,却还没有完成。
城外的西湖边,以及湖面上,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很多杭州百姓都在这里做工,一个个充满干劲,热火朝天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西湖已经变换了一副模样。
原本位于湖中、占据了大片湖面的那些葑田,已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一块也没有剩!
随着那些葑田消失,西湖湖面顿时变大了不少,景色也变得更加美丽了。
从那些葑田里挖出的淤泥,以及拆下来的木料,都被用来加固湖岸,修建湖堤了。
非但如此,施工的老百姓还从湖底挖出了很多淤泥和石块,让西湖变得更深,容量更大了。
那些从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和石块,还有从周围山里运来的石料,都被用来修建湖堤。
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李医规划的两道湖堤中较短的一道,既后世大名鼎鼎的白堤,竟已修建完成。
就连那条更长的湖堤,既后世著名的苏堤,也修建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长度。
跟后世不同的是,这两道长堤上此时还光秃秃的,远非后世绿树成荫的模样。
虽然看着有些突兀,不太美观,甚至有点影响西湖的美丽风景,但它们的巨大作用却毋庸置疑。
只要是稍懂水利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两条长堤的巨大作用。
它们就像探入西湖中的两条巨大锁链,牢牢地锁住了西湖。
等这两条长堤彻底建成,西湖的水患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从此以后,杭州人再也不用担心西湖泛滥,淹没庄稼和房屋了。
此时,无数杭州百姓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