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昭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由检看到这份刚刚送到京城的奏折时有些头疼,这将近百万的百姓都是确认今年的冬小麦是颗粒无收之后,才狠下心离开自己的家乡,放屁家中的土地,开始大规模向河套移动的,可是现在他们的确是也有点儿晚了。
他们之前不愿意相信家中的小麦会颗粒无收,毕竟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谁有愿意离开家乡,远去数百里之外呢?
这五十万人跑到河套,要在种植红薯前开垦出这么多人要种植的田地可实在是太难了。现在漠南的第一批移民的土地开垦基本已经结束了,他们现在的工作已经变成了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修建、扩建。
正在盼望着红薯的育苗成功,尽快的拿到红薯苗,将它们种在“自家的”田地之中,在几个月后的秋天有一个好收成,向信达钱庄还银子。
没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尽快焕银子,作为大明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是不愿意借贷的,即便是现在的利息很低。
现在这五十万难民去河套说实话真的有点儿晚了。陕西的情况朝廷一直都在了解,虽然现在郭允厚已经离开陕西前往四川,但是郑三俊一直待在陕西处理秦王案的善后事宜,温体仁也一直在漠南处理移民事宜。因此通过他们,朝廷对于陕西的情况了解的还是很充足的。
今年陕西的旱情基本上是已经确定了,连续两年的旱情让今年的百姓格外难熬,尤其是陕北三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除了少部分位于河边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颗粒无收。
若是在以前,倒是不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流民,可是现在他们知道北方有希望,能够获得土地,他们就不再犹豫,直接就北上河套,去赚一口饭吃。
据估计,今年陕西至少有百万人无粮可吃,也就是说恐怕会在短短半月时间内,这些人会疯狂的涌向四处,现在有了河套这个金光闪闪的地方,他们之中大多数恐怕会直奔河套而去,五十万可以说是只少不多。
想到这些朱由检就很是头疼,陕西现在已经在当地官员的指挥下设立粥蓬,进行赈灾,至少能够让灾民们不饿死。
关键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暴乱。
朱由检皱眉深思,看来这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真的要开始了啊!以后这样的灾害恐怕还会有很多很多,想到这里,朱由检有些头疼,
很快,诸位朝廷重臣在得到朱由检的同一首来到了乾清宫,弯腰行礼后,朱由检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
很快,原本轻松的众人脸色都是阴沉下去,他们都明白现在的情况很危险,数量近百万的灾民啊!
“诸位爱卿,之前少府就一直向陕西运输粮食,现在陕西的粮食用来赈灾是足够的,今年应该不会有大量的百姓死亡,诸位爱卿不必太过担心。”
众人一愣,少府…,难道这少府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百万灾民所需要的粮食可是极大规模啊!
“皇上圣明!”
“对于现在等着朝廷赈灾的灾民朝廷该怎么办?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吗?朕初次遇到此事,尚且没有足够的经验,今日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意见。”
“皇上,臣认为现在少府已经在赈灾,那就应该统计一下灾民数量,若是物资不够,朝廷要尽快运输,同时让温大人或者郑大人全权负责此事,对于那些趁机大肆囤积物资,大发横财的商人论罪,还有哪些胆敢抢夺百姓土地的人严肃处理。
……”
他们也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可惜都是一些朝廷加紧赈灾谨防民变这一类的话。
朱由检有些失望,说实话这样的方法中规中矩,效果绝对不会太好。
就在这时一道宏亮的声音响起,“皇上,臣认为这是一个大好机会,陕北现在有五十万难民,他们是消耗很多的粮食,但是朝廷此时在陕西有足够的粮食,因此今年大旱并不会有很多人死亡,这是千古之仁义,皇上的圣明必将传颂万古。”
朱由检正准备呵斥周应秋的这番溜须拍马之语,周应秋却继续说:“皇上,臣发现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现在在陕西有五十万难民,但同时他们也是五十万的劳动力啊!
有他们在,仅仅需要给他们一口吃的,朝廷就可以让他们干活,不管是修筑道路、开垦土地准备种植红薯,还是兴修水利等等,这些人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成本极低。更重要得是只要朝廷不逼得太紧,百姓们自然是非常乐意的,这样就能够避免动乱的发生。
因此臣认为朝廷应该实行此法,请皇上明察!”,周应秋朗声说道。
他话音一落,在场的众人皆是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主意,尤其是工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在朱由检的命令下,的确有修缮全国道路的打算,甚至都规划了不少,当然主要还是对老旧道路的维修翻新,而兴修水利更是应该的。
而现在陕西大旱,水位低,的确也是一个兴修水利的大好时机,可惜的是工部一直忙不过来,再加上朝廷的银子不足,所以一直没有启动。
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啊,徐光启有时间了,新作物的推广交给工部侍郎就足够了,他可以来处理大工程了,至少能先把陕西的道路、水利设施修缮一番。
想到这里,他连忙开口道:“臣赞同周大人的看法,此法可以节约朝廷大量的银子,还能够挽救这些百姓。同时还能将百姓的土地给种上红薯,今秋,不仅朝廷能够收获大量的粮食,百姓们的缺粮危机也就过去了。
朝廷只需要拿出四五个月的粮食就足够了,可以说成本是极低的,臣请皇上实行此法。”徐光启连忙表示同意。
很快众人纷纷表示赞成,朱由检心中一叹,这些人还真是聪明啊,如此便想到了以工代赈这样的好办法。
“好,周爱卿果然是朝廷的肱骨之臣,这以工代赈的方法的确不错。
徐爱卿,以工代赈的具体实行就交给爱卿你了,这几个月期间安排他们维修陕西通往各处的大道,尤其是重新修建通往河套地区的道路,这条道路极其重要,是刻不容缓的,要在河套已经五十万人了。
另外就是爱卿提到的水利工程,以后还会有长时间的旱灾,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了,同时也要多挖一些井,以免百姓们没有水喝。工部也要做好计划,其他省份的水利工程朝廷总是也要进行的。
对于朝廷因为移民而从陕西获得土地也安排这些人去种,这些土地也不能荒废,这红薯相当耐旱。到了秋天定然能够有一个好收成,朝廷也能够收获一大批粮食。
这两日,工部拿出一个计划过来,朕从内帑给工部拨些银子,工程要尽快开始,朝廷耽搁不起。
至于百姓自己土地的产出,按照今年的收成来算吧,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要分走一部分的,这样吧,亩产四石以上,朝廷拿五成,四石一下,朝廷只拿两成,陕西的流民之事就这样定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