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戬出手的第一站,便是冯翊郡郡城。
身处大后方的汉军守军,心思都用在了镇压城内的反抗,对外并无多少警惕心。
当李戬派遣军中数百匈奴人骑兵,假扮刘曜派来征调汉人的骑军。守军们几乎没有任何怀疑,便打开了城门。
待李戬夺取了郡城,一番清点之后,发现城内人口只剩三万多人,足足少了一半。其中一成逃跑,两成被杀,两成被裹挟从军,充当肉盾。
这剩下的三万多人,绝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大半青壮以及所有俘虏,全部被编入军中,或充当肉盾,或负责押送粮草。
李戬无奈,只得命人寻找散布于冯翊郡的乞活军,集结起来,率领城中百姓,迁往草原,暂避战乱。
随后,李戬分兵四面出击,在乞活军的协助下,到处劫掠押粮军,解救百姓无数。
数日后,刘曜便得知李戬的动向,当即留下一万骑兵坐镇城下,亲率两万骑兵杀来。若是能将李戬擒杀,征北军将不攻自破。
然而,当刘曜率兵赶来,却得到消息,李戬已经率军南下,渡过渭水,进入京兆郡中。
刘曜微微一想,不由眉头一凝,不好,对方难道是想奇袭潼关,准备将他们他们困在关中?
不敢大意,刘曜当即率军南下,一番探查后,发现确实有一股骑兵,往潼关而去。于是,他当即率军直奔潼关。然而,当他赶到潼关,却发现潼关并无异样。
刘曜脸色铁青,自己竟然被对方耍了。看来,李戬并非想要夺取潼关,而是意在长安大军啊。
若是能替长安解围,那残晋朝廷,便能组织兵力,收复失地。同时号召各郡援兵,前来求援。原本被他死死压制的局面,将发生巨大的逆转。
正如刘曜所料,此时的李戬,已经向京兆郡所有乞活军下令,想尽一切办法,调离驻守长安城下的两万骑兵。
而他则率领骑兵,继续南下,直奔蓝田县。将蓝田县攻破之后,李戬立即前往铁矿场。
在阎贾二人抵押给自己的两座矿场中,还驻有两千兵马。匈奴一意攻打长安,并未投入太多兵力,攻取矿场。
在草草的攻陷其余矿场,又在征北军的矿场碰了钉子后,匈奴军便不再强攻,仅靠留驻蓝田县的守军,进行监视。
来到矿场,里面聚集着近万军民,当匈奴大军攻打蓝田之时,周边铁场的工匠劳役们,便纷纷逃来这里避难。
李戬得知此事,不由大喜,这对他的计划,帮助更大了。
如今时间紧迫,李戬也没有太多时间安抚众人。当即说了下外面的形势,然后便给他们布置任务,在七日之内,打造出一千副重装甲具。
原本,李戬是准备只打造五百副甲具,但如今工匠人手充足,当即便随口增加了一倍数量。
若是平常,想要在十日内,打造一千重甲,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但现如今,铁场内囤积着十数万斤生铁,材料也足够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效率问题。如何让数千工匠,以最快的速度,生产重甲。
对此,李戬已经带来了他的设计图,他设计的重甲,不追究精细的设计,而是傻大黑粗的样式,极尽简便。
他将重甲分为几大模块,制作土模浇灌成型便可。然后钉上皮带,进行绑缚即可。
这种重甲仅是作为临时之用,不求材质坚固以否,穿戴是否合身。只要能够起到冲阵的效果,便足矣。
看过了李戬的设计图,匠师们经过一番讨论后,立即制定出炼制的方案来。
很快数千工匠开始分工协作,原本已经熄火的铁炉,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为了保证不被敌军发现这里的异状,李戬命刘闯封锁了方圆三十里的范围,力求不被匈奴兵马发现。
到了第六日,经过工匠们连续六日不眠不休的打造,一千套甲具终于完成。
看着这些黑黝黝的,样式十分丑陋的重甲,李戬十分高兴。当即命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骑兵,试戴这批重甲。
足足用了两刻的时间,才将重甲穿戴起来。当一千重甲骑兵出现在李戬面前,原本丑陋不堪的甲具,穿在身上,顿时显现出一股邪恶狰狞的恐怖感。
头盔呈圆筒形,坑坑洼洼,其上仅有一条细缝和一个小圆孔,用于目视和呼吸。因为粗制滥造的缘故,细缝大小不一,圆孔亦是扭曲不堪。
身甲由两片半身板甲拼在一起,裹住上半身,胳膊和大腿,皆用圆筒铁片包裹起来。而战马,同样在其头部,包裹上一层甲片,以防流矢射中要害。
因为是临时赶制的,大小厚度都无法精确打造,以至于这套甲具重量达到五十多斤。
再加上人的重量,武器服饰的重量,座下战马便要承受超过近两百斤的重量。这对于颇为矮小的草原马,负担不可谓不大。
当骑兵将士们穿戴之后,连上马都要有人协助。仅仅坚持不到半个时辰,便人马俱疲。若是发起冲锋,只怕坚持的时间将大为缩短。
趁着还有时间,李戬让他们尽快掌握重甲的骑战之法,这时多掌握一点,战场上便有可能挽救自己的性命。
第七日,李戬便率军离开铁场,向长安进发。沿途,终于得到乞活军来报。经过他们的袭扰,长安城下的匈奴骑兵,已有一万骑兵,被他们分散调至长安周边乡县围剿。此时的长安城下,仅剩一万匈奴骑兵驻守。
得到这个消息,李戬不由眉头微皱,还剩一万骑兵,那这场大战,便有些艰难了。
不过,即便如此,李戬还是决定继续执行计划,或许还能歼灭这支匈奴骑兵。这对匈奴大军士气的打击,或许比单纯击溃步军,更加有用。
于是,李戬当即命刘闯率领四千骑兵,绕过杜城,在附近潜伏。而他则率领六千骑兵先行,全军加速向杜城进发。
一日后,大军终于抵达杜城,方才放缓速度,缓缓向长安行进。大量斥候洒出去,全力探查对方骑兵的动向。
第二日,斥候便送来了情报,驻守长安的一万骑兵,倾巢而出,气势汹汹的向杜城赶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