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负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因为舒遥说了句“让彼此冷静一下”。
期间,陆子瑜一直试图解释,但舒遥并不想听那些嘴上说说的话, 而她越是表现得不在意,陆子瑜反而更加着急上火。
舒遥担心把人逼急了不太好, 就说了那句“冷静”的话给彼此留个余地,谁知道对方理解错了意思, 一口应下后立刻扭头就走。
见此情形,舒遥有那么一丝懊恼, 想着是不是自己太过分了, 但要她把话收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之后的好几天, 陆子瑜都没有出现, 舒遥心里别扭了一会儿, 慢慢地也就丢开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风声透出来, 市场上很快会恢复之前的买卖模式,舒遥也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这件事上面。
之前她考虑了很久, 虽然吃食最好卖, 也肯定最受欢迎, 但她自己不会做, 请人的话又很麻烦, 想了想去还是决定卖衣服。这方面她相信自己的眼光, 而且云家以前就做过同样的生意, 对她来说也算轻车熟路。
她想过了,到时候就做两个方面, 成衣和手工定制。
只不过裁缝师傅还得慢慢找,前期的话她决定先拿弄一批成衣试试水。
等到学校一放假,舒遥就揣上了所有的家当, 坐上了南下的火车。陆子瑜倒是想要和她一起去,但他临时又被研究所那边招了过去,分别的时候千叮万嘱让舒遥一定要小心。
舒遥见对方搭□□,也就顺势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冷战,左右也就两三天的事,旁人根本没发现他们的异样。
等到舒遥离开后,早有先知的梁艳秋也想到了做生意的事,她很快给家里去了个消息,告诉他们假期不回去了要留在学校,不久后就在离学校较远的一处工厂边卖起了鸡蛋饼。
别说生意还挺好的,鸡蛋饼又顶饱,里面的配菜也能满足不同的口味,生意一开张就引来了满堂彩。
五毛钱一个的鸡蛋饼,去掉成本能赚两三毛,若是从早到晚卖,每天大概能卖出一百张饼,合计下来差不多可以赚个二三十块钱,一个月就能有近一千的收入,这要是放在农村,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梁艳秋一边数着钱,一边喜滋滋地憧憬着未来,等她存到钱后就开店,到时候就能赚更多的钱,她知道未来房价会疯涨,早就打算好了前期把钱全投到房子上面,将来就能稳稳地当个收租婆了。
只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太骨感。
梁艳秋的发财计划才实施了一周,她的左右两边就出现了好几个卖鸡蛋饼的摊子。
大家为了抢生意,各自花样百出。有的直接便宜上五分一毛,有的买饼送绿豆汤、酸梅汤,还有的多送配菜酱料……最狠的那个人则在鸡蛋饼本身下功夫,光是配菜就有十来种,连酱料都打上了家传秘方的口号,比梁艳秋的甜辣两味足足多了三样。
这么一来,梁艳秋的生意被抢了大半,一天能卖上二三十个饼子就算不错了,这还是其他摊位忙不过来,这才分流到了她这边,算下来一天少了至少七成的收入,一个多顶多赚个一两百块,比她原先的预期差远了。
为了抢回客流,梁艳秋不得不降价,但她这里价格一低,其他人立刻就会跟风——对很多人来说能赚一分也是钱,两三毛的利润本就在他们的意料之外,就算降到三毛一个他们还能赚不少。
梁艳秋无奈之下只好换地方,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哪怕梁艳秋换了其他的东西卖,但那些都没什么含金量,没多久照样被跟风模仿,偏偏人家还青出于蓝胜于蓝,梁艳秋等于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如此几回过后,梁艳秋气得都不想做了,但又有些舍不得这赚钱的法子,只能硬着头皮和人抢生意,一个月下来倒也赚了五百多,但因为太过奔波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拿着这些赚钱来的辛苦钱,梁艳秋咬咬牙决定买个店面,一来可以免去大热天在太阳底下曝晒,等到冬天的时候也不用吹那刀子似的寒风,更重要的是有了店铺后别人也不容易和她抢生意。
只不过梁艳秋的打算迟了一点,这个时候风声已经出来了,有店面的要么准备自己做生意,要么持店观望等着价高者得,原本五六百能买一个楼上楼下总计五十六平的铺面了,而现在同样的钱只能买到五六个平方的小隔间。当然这价格是卖家坐地起价乱喊的,主要是问的人多了,而市面上的门面房总共就那么多,卖家不愁人买自然任性得很。
这其中,梁艳秋也功不可没,她直接带动了一批人“致富”,其中也不乏头脑精明的人,产生了和她一样的想法,需求一多价格自然就被抬高了。
后来,梁艳秋撞见一个同来买铺子的摊主,得知了真相的她悔得肠子都清了。
但其实她要是咬咬牙把那隔间买下来,也就等于花了一个月的收入,毕竟这点钱已经买不到她预想中的店面,等她能转到更多钱的时候,这店面又该是另一个价了。
可惜,梁艳秋即便知道了后面的房价,这会仍旧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最后那隔间被一对老夫妻买了下来,用那老头的话说,买下这里就省得租房了,以后老了不能动的时候,好歹也有个栖身的地方。
因此,等到梁艳秋转过筋来想买的时候,她又晚了一步!
…………
与此同时,舒遥在南边的某个沿海城市做成了一笔大单子。
她以某老板助理的名义找到了一家服装厂合作,先付了五十块定金后,订做了一百件同款的上衣,随后以每件三块钱的价格卖去了周边的城市,一回就净赚了两百块钱。
确认自己的想法没问题后,她又下了五百定金,同服装厂订做了三款童装,分明是男女款和中性款,另外中性款又加了一批成人大小的,每种款式都分大小两个号,适合年龄八九岁和十二三岁的孩子,成人款就按照中等个子的男女来分,差不多一米六和一米七的样子。
这些同样是每款一百件,不过这一次她设计了花边和一些卡通图案,成本也加上去了,总共四百件衣服合计花了一千块钱。
等到两款男女童装做出来后,舒遥先一步踏上了返程的路,剩下的就等对方做好后再给她寄过去。双方约定好了,如果销路不错就追加订单,而舒遥也同意他们在三个月后可以自行生产相同款式。
等舒遥回到省城时,已经有人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方开的是一家早点铺子,正是第一批和梁艳秋抢生意的人当中一个。
后来,舒遥听说了对方的“创业史”,得知是梁艳秋做了成人之美的事,乐得半天都没合拢嘴。
舒遥想,梁艳秋怕是忘了,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模仿,不能一刀切说它不好,但就做生意而言,想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得赋予自己产品独特的魅力,让它成为无可取代的商品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舒遥会千里迢迢跑去南边,除了有价格方面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这会流通性还没那么强,不容易被模仿了去。要是在本地找个厂家,说不定她的衣服还没上架,就已经有人穿上了同款,那这生意还怎么做?也许等过个几年,商标法出来后情况会好一些,但现在只能靠自己谨慎一点了。
她用剩下的钱把楼下的铺面简单装修了一下,大概三十平米的地方被隔成了两间,大的一间占三分之二,用来摆放货架和柜台,靠后面的位置又隔出了三个试衣间,而另一间大约十平米的地方,她准备留待以后接待定做衣服的客人。
一切准备妥当后,剩下的就是宣传了。
舒遥的这间店铺位置很不错,临街的左右和前面都是大马路,附近一圈是连片的居民点,交通和人流量都具备,只不过一排门面都是灰突突的外表,看着有些不太惹眼,除非把门面重新装饰一下。
但这次南下已经花去了舒遥大部分耐心,她不想在这上面动脑筋花心思,就邀请了以前在医院时比较要好的同事来暖场,又请她们把自家的小孩一起带来。
到了开业的那天,舒遥自己写了一副“开业大吉”的字联贴在了大门口,又把两个大红灯笼往大门两侧一摆,就算是给店铺做的宣传了。
见左右两旁的邻居看过来,舒遥就给每边送了一把糖,言明自己今日开张,让他们有空带孩子过来坐坐。那些人都是住户并没有将店铺用来做生意,高高兴兴地接过舒遥的糖以后,打哈哈说有空一定去看。
舒遥也没在意,这边大部分都是租户,等以后周围的店铺都开起来,她再打交道也不迟。
对外的话,她声称自己是给人看店的,只对几个要好的同事透露了一些,但也只说自己同人合伙开了这家店,属于别人出钱她出力那种。这样就算说穿了两边也对的上,将来还可以说自己出钱把生意接了过来。
而她这么做只是担心又遇到乔珍珍之流,有了这个幌子也能挡住一部分眼红的人。
不久之后,几个大人牵着一串孩子“浩浩荡荡”地从街上走过,一下就吸引了周围不少的目光。
舒遥事先准备了糖果和点心,给几人泡上茶水后,就邀请几个孩子试穿她的童装。
“这怎么好意思,要是弄脏了就不好了。”说话的是位向来谨慎的大姐,她带来是她刚上小学的儿子,小家伙正是调皮的时候,被他妈妈拘束着也不忘东张西望,,最后将视线黏在了那套男童的衣服上。
舒遥笑了笑,说:“实不相瞒,我请你们把自己的宝贝带来,就是想让他们给我当一回模特,这些衣服正好是适合他们年纪穿的,要是大家穿出来效果好,我也就不愁没人买了。”
听她这么坦言,其他人倒是很爽快地同意了,就先前那位大姐再三确定衣服脏了也没关系,这才同意让自家儿子去试。
那个叫小虎的男孩,一听这话立刻就奔向了他心仪的那件衣服,叫道:“这件,我喜欢这件!”
屋里顿时一阵哄笑——小虎指着的是一件公主裙。
小男孩被笑得一头雾水,舒遥立刻走上前,将衣服拿下来给他比划了一下,说:“这件衣服好看是好看,但你穿着它就得乖乖地当个安静的小淑女了,你做得到吗?”
小虎犹豫了,他满是不舍的盯着那裙子看了许久,这才摇摇头说:“我要换一件。”
男童装是深蓝色t恤配牛仔小短裤,舒遥给他挑了小码,就让他妈妈带他去试衣间换。
听到还有试衣间,有人笑道:“你这考虑得还真周到,让我的话直接就给他在这里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