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1章 太子新立【1 / 2】

仲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二十多岁的乔玢,以深厚的心机,强势多变的手段,完成了赵国朝臣的大换血,亦通过帝王心术,重新确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赵国权力中枢。

南征北战之下的赵军,势如破竹。东破关中,南讨江南,北定柔然。俨然一副统一天下的样子。

站在洛阳宫城废墟上的乔玢,此刻意气风发,展望西面,耳边时刻响起班超建功西域都护的声音。如此一来,想要成为汉武帝与明、章二帝的愿望便愈加强烈。

然而此时的关中,司马欢虽然挽救周室于危难,然多年来战战兢兢的生活,也正在熬干这位颇有作为的皇帝的心血。

面对杨陵的话,司马欢确实颇有一番谋划,只是面对如此朝局及关中疲乏的民生状况,那些波澜壮阔的想法,又不得不随时向现实低头。

常安。肇云宫。

在宫室外的屋檐下,司马欢半窝在榻上。自侍中杨陵进献图册以后,司马欢似乎老去了许多。鬓边的白发开始显现,呼吸声也越来越重。不知是因为担忧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还是着急周室的安危。总之,疲态尽显。

散骑常侍王洪现在已然升为尚书令,主管百官政务。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王洪,有力地分担了司马欢的负担。

此刻,二人亦站在屋檐下,看着榻上的司马欢。与之前的常安保卫战相比,眼前这个司马欢确实像失去了生气的枯草。

司马欢率先说道

“朕近日来颇感不适。只怕意外随时发生。因此召二卿来,是想问问储君之事。”

言毕,司马欢看着远处,等着二人回答。

但是身为人精的二人却时刻心里装着肖孟德问贾诩立魏王世子的故事,因此一言不发。

良久。司马欢扭头看向二人。只见二人都是一脸谦恭地拱手垂袖,略微颔首,似没听见一般。司马欢何等聪明,哪能不知二人心思,便说道

“朕非奸雄,尔等不必讳言。”

说完这句话,杨陵与王洪二人这才眨了眨眼皮。互相略微看了一眼,王洪先说道

“陛下,其身潜困甚久,不过秦王权重,殇帝年幼。因此宫廷骤变,乃至于宗室相争,祸及朝廷。今蒙陛下神威震天,重登大宝。又挽我大周于危难之间,当定立圭臬,以延国祚,以安万民。”

听王洪说完。司马欢扭头看向杨陵。杨陵也微微点头道

“臣与令君同。”

司马欢这才点点头,说道

“既如此,朕这几个子嗣。二卿看谁合适?”

这次轮到杨陵说话了

“陛下皇长子早夭,按嫡长子继承制,二子赵王当为太子。”

王洪立刻说道

“臣附议!”

司马欢悠悠地问道

“河间王文采斐然,身边多聚文人雅士,其间不乏治世之臣,可堪大任乎?”

王洪立刻说道

“昔肖氏父子一门三杰,肖子建被谢凌云喻为才高八斗,然文采之出奇,不过消遣咏叹之事。政事繁杂,军事显微。此皆人心变化,安能以文采而御之?”

司马欢又问道

“齐王勇武过人,赵兵围城时,常率亲卫死士,于城墙之上来回奔走,凡有突入赵兵,皆被齐王斩杀”

此次话音未落,杨陵抢先说道

“齐王骁勇,然乃武将之质。为君者,焉能以关云长、张翼德之状行事?”

司马欢沉吟片刻,这才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问道

“如此,赵王司马恭如何?”

王洪回道

“陛下潜困银台城时,赵王尚且为稚子,然锦衣玉食之下,骤然流落浣衣司,与奴婢同吃同住。后往扶风郡军屯处避难,每日与屯垦军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时常穿梭于百姓之间,深知百姓疾苦。又曾自学医书与众军士解除病痛。乃君者仁心。”

杨陵接着说道

“赵王素有贤明,宽仁待人。坊间小儿,亦赞颂其恩。”

司马欢饶有兴趣地问道

“哦?为何?”

杨陵继续说道

“近几年关中多灾,兵祸天灾,接连不断。百姓避入常安城躲灾者甚众。赵王广开王府粮仓,时常以自己的俸禄接济灾民。又节约出粮食分发给王府周围无米之人。因此,常安坊间多数称颂赵王恩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