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4章 大禹不仅治水,而且开辟了九州【1 / 1】

宋玉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史记》详细记载了禹的事迹。不过,从记载来看,大禹不仅治水,而且还治理山川,修整道路,开发农田,辟定九州方界,极大地促进了农耕文明。可以说,大禹是我国农田基本建设的鼻祖。

大禹,名叫文命,父亲叫鲧,爷爷是颛顼帝。颛顼死后,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鲧,而是传给了侄子帝喾。帝喾死后,则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尧。因此,尧和鲧关系不好,当部落首领们推荐鲧治水的时候,尧不同意。首领们再三建议,说:“比较起来,还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尧这才勉强答应了。

据说,鲧是城郭的发明者,他在其部落居住的四周,筑起城墙,既能防野兽和入侵者,又能挡洪水,效果不错。所以,鲧负责治水以后,仍然采用老办法,到处筑坝堵水。可是,这个经验主义害了他。洪水太大了,怎么堵也堵不住,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泛滥不息。当时,舜代理天子政事,他见鲧治水没有成效,白白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就把鲧流放到羽山,鲧就死在那里。舜又任用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完成父亲的治水事业。

禹为父亲治水无功受罚,感到难过,但并无怨言,而是立下大志,誓绝水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水事业当中,新婚才四天,就离家赴任,在外奋斗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风餐露宿,不辞辛苦,或坐车、或乘船、或步行,足迹踏遍了高山大川。他接受了父亲的教训,又经过实地考察,改“堵”为“疏”,疏通江河汇入大海。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制服了洪水。

禹在治理水患的同时,还辟定了九州方界,命令部落首领和百官,组织人力分治九州。各州都开垦荒地,改造农田,改良土壤,并整修道路,疏浚田间沟渠,进行综合治理。农田整修好了,就把百姓迁来耕作,民众就安定了。他还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国家也有钱了。这时,天下都尊奉禹为山川的神主,意思是能代山川之神发号施令的帝王。

《史记》说,禹辟定和治理九州,首先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是当时的帝都,位于全国的中心。禹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整治疏通了衡水、漳水、卫水,然后治理梁山,开发土地,进行耕作。

禹把济水和黄河之间,辟定为兖州;把大海到泰山之间,辟定为青州。主要治理了淮水、淄水,还建了一个大湖。海滨一带地域宽广,但是含碱,就对盐碱地进行了治理。这里不仅生产农产品,还生产海产品和畜牧产品。

禹把泰山到淮水之间,辟定为徐州;把淮水到大海之间,辟定为扬州;把荆山到衡山南面,辟定为荆州;把荆州和黄河之间,辟定为豫州。治理这些地方的江河,或疏导入海,或注入黄河,并在湖泊周围筑起堤坝。然后,开垦荒地,平整土地,整治后的土地松软肥沃。

禹把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辟定为梁州;把黑水到黄河西岸之间,辟定为雍州。沱水、泾水、渭水疏通好了,岐山、终南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开通了,又治理好了高原和低洼的农田,人们可以在这里安心居住和耕作。

这样,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整治好了,从此九州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由于舜的儿子商均不成器,而禹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崇高威望,舜就把帝位传给了禹。

舜逝世以后,禹服丧三年,效仿舜的做法,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到阳城去了。部落首领们不去朝拜商均,而去朝拜禹,禹这才继承天子之位,称国号为夏。

禹年老的时候,推举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有很高的威望,可惜死得早。禹又推举了益,并把国政授予他。禹到东方巡视,到达会稽,死在那里。

益服丧三年完毕,也效仿舜、禹的做法,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夏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部落首领们并不去朝拜益,而纷纷去朝拜夏启,并且一边朝拜,一边深情地说:“这是我们伟大君主禹帝的儿子啊”。

在部落首领们的拥戴下,夏启继承了天子之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史记》说得很清楚:一是益辅佐禹的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二是夏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

夏启死后,由儿子太康继位,开始了“家天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存在四百多年。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史记》对夏朝的情况记载不多。

夏朝是被商朝灭掉的,而商朝的开创者商汤,是靠仁义得到了天下。人们都知道“网开一面”的成语,商汤却独出心裁地搞了一个“网开三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一章,商汤“网开三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