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根号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不对吧!
文武百官的头子们相互对视,眼神中皆是试探。
正常来说,应该是下策太缓,上策太急。
中策不缓不急,正好合适作为选择。
皇孙殿下给出的主意,怎么一个比一个激进啊!
下策不必多说。
大家讨论的便是如何实行下策。
至于中策。
直接废除科举,全民皆兵?
皇孙殿下,你太极端了!
上策就更加抽象。
每一个部府堂司,各自挑选经书,选择科考命题?
这要花多少钱啊!
为了防止钻空子,恐怕要重新思考排考方法。
又难以形成惯例。
显然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但是如果真的制定下这个政策,大家又不可能不去抢夺主导权。
命题的诱惑啊!
发达还是吃糠,全看那一哆嗦了。
殿内,陷入一片沉寂之后。
坐在主位上的朱棣反而陷入了沉思。
他沉思的当然不是三个看似很不错的策略。
而是他发现,其实在选拔人才这一栏,没必要太过于拘泥于科考的形式。
身为运朝之主的皇帝,他完全可以弄出任何的科考方式,然后搭配气运制造的国运重器,从而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思路可以大胆的放开一下。
比方说。
不同府部的官员选拔,真的不能具体到各种不同的考题吗?
不见得吧。
只要制造一门国运法器用于监督作弊与出题评判。
完全可以做到分门别类的考核。
思绪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朱瞻堪注意到朱棣的神色变化,明白皇爷爷大概理解了运朝的运行逻辑。
运朝运行的逻辑,与正常的无超凡王朝完全不同。
特别是在运朝初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皇族也就是运朝之主的力量,是呈现碾压状态的。
运朝之主代表的势力,能轻松镇压麾下所有势力的总和。
哪怕凡人王朝的开国雄主,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运朝初创,需要一个滚雪球的发展方式。
只要有一个想法,讨论出大概得方向,很多细节问题可以用气运去填补。
从而快速达到某种目的,做成某些事件。
然后从事件中,快速获得气运。
从而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快速发展运朝,储备运朝底蕴,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攒家底。
而不是将过度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消耗在简单的讨论上。
朱棣看了看官员头子们,嘴角挂上一抹微笑,询问道:“瞻堪的上策很不错,我大明运朝就该用那种选才方式。”
朱棣站了起来,虎视殿内官员,笑道:“谁赞成,谁反对?”
闻言,没有人吱声。
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你身为皇帝都下场表达态度了。
这个时候,谁再表示反对,是不是太没有眼力见了?
几名官员眉目低垂,看起来低眉顺眼,表达十足的顺从。
但眼神中的闪烁,却表达了他们内心不同的想法。
运朝之主的权力,是不是过大了?
有没有办法,可以限制一下?
必须制定一个合适的规矩,否则运朝之主随时可以破坏制定的规则。
对于大家伙都不好!
皇权与臣权天然处于对抗状态。
哪怕皇权全面占优,臣权依旧不会放弃挑战。
见大家没有其他的反应,朱棣捻着胡子,重新坐回龙椅,道:“事已至此,诸卿可还有革新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