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8章 头颅出现【1 / 1】

孟婆爱喝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宁琅赶紧爬起,在地上摸索着,试图找到火折子,可摸了半天也没摸到。忽地脚跟处踢到一物,想着定是又踩到方才踩到的头颅了,便用脚缓缓往后挪动,想着先找到照亮的要紧,结果就在头颅旁边找到了亮子。

不管是谁,人在黑暗的地方总是不踏实的,哪怕一点儿亮也能让心沉下来,朱宁琅捂着胸口深叹了口气。脱下外衣正要将头颅放在衣服里。可发现这个人与方才看到的不太一样,刚才那个头发是散落的,而现在这个却是束发。

又拿着亮子在井底寻着,果然在另一处又找到一个,这才是刚才被自己一脚踩到的,样子十分可怖。

“谁在下面?”

井上面有人在喊他的名字,朱宁琅听到后立马问了一声“是谁?”

锦衣卫佥事府。

大理寺朱宁琅。

“需要帮忙吗?”上面的人问道

“不用,我这就上去,你们在上面等我一会儿,”朱宁琅将发现的两颗头颅一并放在外衣里,打了个结系在身后,沿着井壁爬出了井底。

来,搭把手。

此时井外围了几个锦衣卫,见朱宁琅从井里爬出来,既意外又惊喜。

“朱少卿,我们一直潜伏在贡院外,方才听到此处有动静,便进来瞧瞧,却不见有人,听到井底有动静便来察看,不曾想是您。”小旗指着身后的用衣服包裹的东西,问道:“您这背的是?”

“出大事了!你叫人去佥事府通知高大人,就说我在贡院的井底发现了两颗人头让他速派一些人过来将这里的所有能进出的门全部派人把守好,以免让嫌犯逃了。”

迟疑了一下,又道:“我们先去点名厅抓人。”朱宁琅预感等会儿将是一场博弈,这里是贡院,如果将此事声张出去,在众多贡生面前说贡院井底有两颗人头,会造成恐慌,到时候不好收场。

一会儿整个点名厅被锦衣卫围了起来,被驱散的贡生都在厅外议论着。陈监事同几个教授,还有管事,都被要求留下配合讯问。

这时高义和赵苏依正好赶到,来时的路上小旗将朱宁琅在井底发现的头颅已经禀明。

在场的人见到高义立刻停止了议论,让道移至一旁继续探头听着点名厅里的动静。

赵苏依掀开包裹着的头颅看了一眼,随即又走到朱宁琅身旁,低声问道:“这两颗人头你可认识?”

“散着发的是府衙宋推官,还有一个是僧录司的胡世德。”

赵苏依冷叹一声道:“三具尸体齐了。”

“管事,今日贡院除了这档子事情,为了不影响生员们科考,还请在坐的各位将自己的嘴管好了,如若吐出半个字,那就去我那诏狱坐坐。”高义提醒所有人不可惊动上面的,否则怪罪下来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是,是,是

除了陈监事,其他人都点头称是。

“陈监事,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死的两位似乎与你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来往,为何要杀了他们?还有张英!”高义质问道。

陈监事嘴角讥讽的勾了一下,不屑道:“高大人,锦衣卫办案也要讲证据,您这平白无故的将杀人的头衔扣在下官的头上,似乎有违大明律法。”

朱宁琅听到大明律,突生一念,诘问道:“陈监事,方才你说去办事了,去了何处办事,见了谁?”

本次春闱的主考官,吏部尚书。

“朱少卿,陈监事说的不假,小人当时就在门外候着。”贡院官事解释道。

中途本官来此处,这个空隙管事离开了对吗?

正是。

吏部尚书何时离开的?

这个小人确实不知,等会儿需问门口的人。

“不用,本官已经知道。”朱宁琅挑着眉道。

锦衣卫早已经在贡院的每个可以出入的门口派人盯着,吏部尚书早早便离开了,也就是管事前脚走后。所以,陈监事知道我来此处找他定是发现了什么,以为是露了破绽,去看了看他藏在井底的东西。因事出突然他也没顾得换下官袍,去了正在修葺的聚奎阁,所以鞋子和身上都沾了黏土。

“去到后面的井底看看究竟,结果不小心擦伤了手,”朱宁琅走到陈监事的身侧,将其右手举起让在场的人看着。

陈监事拂袖挣开,笑道:“脚下的泥土是我不小心踩在泥泞里,手上的伤只不过是不小心再哪里蹭到的,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可是你在魁星堂见吏部尚书时穿的是官袍,为何见我又换了一身常服。本官试想,陈监事如此得体之人,见上官时应该不会如此狼狈,允许自己身上沾了黏土去吧。

朱宁琅又道:“况且正道一路上都是铺的大理石又何来的泥泞,除非你在见本官前又去了他处以至于身上脚下都沾了。故而你又匆匆回道舍里换了身才来见的我,只是你却忘记将靴子也换下。

贡院的教授们多少都了解陈监事有洁症,本官去看过你住的屋子,一尘不染,每一样物品都摆放的整齐有序,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会容忍身上有一丝灰尘,除非万不得已。

“管事,你在贡院这些年,对着贡院里的一草一木,每个人都甚是了解,请问本官方才说的可有不对?”

“回大人,贡院每日小人都会让下面的人从卯时就开始进行扫洒,有坑洼的地方也会用干土填平,确保各位大人和生员们脚下不沾湿泥进入堂中和舍里。”管事拱手回道。

那么也就是说陈监事这段时间里的确去了别处,可这贡院里除了奎阁那边有黏土,这怎么解释?

陈监事微抬眼皮,叹息道:“下官身为贡院的监事,想看看那修葺的如何了,而且只是进去看了几眼,也就是两口茶的功夫,应该没有不妥吧。”

“那请问陈监事是否认识此物?”朱宁琅将一块角布拿出。

这是本官在井边发现的,而这块布料正是朝中官员所穿的官袍的材质。想要知道是否出自陈监事的身上,现在去你住处一看便知。

望着朱宁琅手中的东西,他顿时神色慌张,面色苍白,说不出半句话来。

见陈监事依旧不肯开口,赵苏依灵光闪动,笑叹道:“这贡院外的槐树长得比裕民坊那里的要好”

说着便拿来孟暖手中的无常薄,将在裕民坊看到的记录在册的内容递给朱宁琅。

朱宁琅接过看了几眼便明白是何意,无常薄他也是见过的,这是锦衣卫在办案时会用一个随身携带的册子。

两京一十三省的很多官员没有不害怕这个无常簿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无常簿专门记录一些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打探到的消息。朝廷最后核实案件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这个无常簿上记录的为准,所以这个无常簿非常具有权威性。有些人往往因为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件事,被锦衣卫记录在了无常簿上,那这些人基本上就会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