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耀秦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是一年三月三,当风筝在天上飞时,地里就有了荠菜。一个不热不冷的日子,一群孩子提了笼,拿了铲子,在地里挖荠菜,边挖边追逐打闹。
“都不要玩了,赶紧干活!”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儿说。
这女孩儿说话自带威严,调皮的男孩儿们就赶紧一人一行,蹲着挖野菜。这些孩子,都是温淳的学生。
一眨眼桥修了快两年,温淳在青阳终于有了发挥的自由,就把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集中起来,闲暇时教授知识,忙时去工地协调工程。至于县令,早早就成了空头司令。其实温淳是不想管的,他不想名利,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偏偏那些工匠有事了都来找他,这让他成了修桥的真正组织者。为了安抚县令,凡事他都领着县令,工匠需要何种材料和工具时会告诉他,他就转过身告诉县令去安排。他成了百姓和县令之间的桥梁。
最近,桥马上到了合拢的时候。温淳打算在工地架锅包饺子,犒劳一下大伙儿。于是一大早就让孩子们去挖荠菜,又派了人去买猪肉。工地上,炊烟袅袅,几十个女人围坐着,把石块儿当桌子,铺上案板剁肉馅儿,擀皮儿,大家各行其事,整个工地异常热闹。
这桥可谓群策群力,采纳总结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光各种讨论就进行了整整三天,最后终于得出合适方案:第一,桥墩用秦岭产的花岗岩砌。第二,采用三孔拱桥形式,这种桥重量大,自身又特别坚固,在青玉河软泥深水区域比较实用。第三,桥面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粘合。
修桥时,从两边向中间修。挖了导流渠,降了河道水位,众人就开始处理桥墩地基,处理完一部分修一部分。从两边慢慢向中间合拢。
温淳发动了青阳的很多劳力来工地,每人每天12文工钱,三天一结从不拖欠。青玉河工地的信用越来越好,各地的能工巧匠不断赶来,甚至河南黄河发水,都派人来青阳借善于治水的能工巧匠。
如此两年就干完了过去十年才能干完的活儿。
温淳来找和尚商量合龙时间,和尚双盘在蒲团上,微微一皱眉头:“一切皆空,日子在释家是不存在好坏的,只是凡人要个好兆头才由着自己心去的。”
“好的,弟子知道了,日子就让他们选吧”温淳说。
“这桥是万年之功,造福百姓,这桥定当成神成仙,通灵成圣,你的功劳大呀!”和尚说。
“师父过誉了,弟子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如果桥能通灵,那也是这青玉河造就的”温淳说。“哦,对了,早些年听说南方有祭桥神的,日子就是三月十八,干脆合拢的日子就定到这时候吧”温淳突然一悟。
合龙的日子决定下来了,整个工地的人不知道这个日子的来历,但都知道这日子绝非寻常,因为这是温大人花费了大力气找人算出来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合拢,必将顺风顺水!
大家围坐在石墩子上,高高兴兴吃了荠菜饺子,吃完又喝了先生准备的酒。所有人都很满足,除了近两年来从不拖欠的工资带来的物质满足,还有作为征服青玉河一份子的自豪。在这两年里,青阳县的百姓因修桥而充满了斗志和激情。
三月十八日,太阳从地平线刚露出头,青玉河畔就站满了人。有来观看的人,也有闲着没事帮忙的,还有自发烧锅煮茶,做饭打扫卫生的。各种庆典活动都已准备妥当,大家高高兴兴地想象着桥梁合拢后青阳举城欢庆的情景……
一声锣响,县令就宣布合龙开始。两个桥把式在桥两头跑前跑后,指挥着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推了车运石条。
“往前走喽,嗨吆!”有人一边摇旗子,一边喊号子。几十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也跟着一起喊,大家踩着号子,小心翼翼把切割好的石头慢慢落下,又在两个匠人的指挥下,一点一点镶嵌在缺口上,严丝合缝,完美无缺。
石头一块块儿镶嵌在龙口处,日头也一点点升起来。临近午时,就仅剩下最后一块儿。温淳和县令站在桥上,往龙口倒了酒又点了香蜡,就领着众人跪下来磕头,礼毕,大家就随着温淳毕恭毕敬站在了旁边。
最后一块石料缓慢下降,两个指挥的桥把式爬在桥面,屏住呼吸,用眼睛瞄着位置,一只手撑在桥面,另一只手轻轻挥舞,指挥着石头慢慢落下。
石料终于完美地镶嵌在了龙口,桥把式站起来,长舒一口气,弯着胳膊蹭一下额头的汗,转过身准备向温淳和县令汇报。刚走几步,就听见一声响,与此同时,桥面晃动了一下。两人还没反应过来,脚下的石块儿连同刚镶上的石头就一起掉进河里。“噗通”一声,声音像打鼓,击起的水花冲上桥面,桥上的人被水浇个透。
温淳和众人赶紧向水里看去,一个漩涡出现了,围着桥墩转。湛蓝湛蓝的水在午时的阳光照射下,幽深而恐怖。两个桥把式都是水性极好之人,在漩涡中奋力游动而不能自救,眼见被卷进中心。温淳大喊一声:“快救人!”就有人挽了套马索扔到那两人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使尽力气拉,终于把两个人救了上来。大伙儿都围上来救人,温淳一甩袖子,领着县令就来到岸边。
谁都没想到合龙会失败,大伙站在岸边,没人敢说话,渐渐地,周围就有了叹息声,接着就有人悄悄收起了庆祝用的鞭炮锣鼓……
“把锣鼓放好,鞭炮拿出来,耍热闹的都站到跟前,给我敲!”温淳来了气,让人搬了椅子坐在桥头。
“古话说,好事多磨!给我敲!咱给合龙的人助威加油!桥不合龙,鼓声不断!我温淳和众官员就坐在河边了,桥不合龙,我们和锣鼓一样,决不离去!青玉河,我不治了你,我就死在这桥头,决不退缩!”温淳对着河两岸的人喊着,脖子和额头,青筋鼓爆!
这吼声中气十足,如战鼓在河道回荡 字字入耳,震动了每个人的心,于是河边就响了掌声,接着就有人喊好,再接着就有人坐下来:“我们也不回去了,温大人,我们陪着你!”
于是岸上的人挽起袖子,都走到工地,帮着工匠一起干。
石料是从秦岭山运来的,现成的石块有多余的,一部分人继续合龙,一部分人帮助石匠按照尺寸凿刻石条,还有人在工地上来回奔跑,递送工具,端茶倒水。整个工地如一台精密的仪器,高效地运作起来。
酉时的“酉”是酒少了三点水,就从酒变成了酒器。这本是喝酒庆祝的时间,而今天的这个时候,是大桥第二次合龙的时候。一切准备停当太阳已经要落山,青玉河上波光粼粼,起风了,吹干了一身汗,舒坦!但却没有人享受这舒坦,心里都绷了一根弦,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龙口。
龙王庙里的木鱼响了起来,佛经从里边飘出来,在河面回荡。
“合龙开始!”县令宣布。
温淳和众人又来到河边,点了蜡烛,烧了香,上了贡品,跪下来磕头。这一次,岸边的人也都跪下来磕头。
新上来的两个桥把式开始指挥,他们挥手摇旗,让石条慢慢下降。他们用直尺良,又拉了墨斗画线,务必做到一丝不苟。石条慢慢下降,慢慢卡进龙口。一切停当,位置和尺寸都是最佳!
大家开始吊第二块石条,当这块石条刚接触到龙口时,桥下传来了一个微小的声音,接着桥面一抖,刚合龙的石条连同北侧龙口又掉了下去。
温淳站了起来,手扶着椅子,脸色通红。周围又是一片安静,鼓声停了,整个青玉河除了喘息声,只剩下木鱼的声音。
夜色渐浓,很多人转过身偷偷回了家,很多人放下了锣鼓家伙,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工匠们都坐在石桥上不说话。
温淳转过身,吩咐县令,让众人回家。于是大家纷纷起身离去,很快,桥上只剩下温淳几人。
“大人,先回去休息吧?”县令说。
“你们回去吧,桥修不好,我不回去!”众人都不再吱声,站在旁边陪着他。
一个时辰后,天渐渐凉了,青玉河漆黑一片,温淳的妻子和儿子也来了,拿了衣服和饭菜。
温淳留下了衣服,却让娘儿俩把饭菜拿了回去,又命令县令及诸随从赶紧回家。
第二天,天上有了云,阳光不再强烈,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温淳整晚上都坐在河边,他的脸在阳光下惨白如纸。县令和随从依然站在他旁边。温淳命令锣鼓手继续敲锣打鼓,青阳的百姓来的更多了。两岸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大家都憋了一口气,不仅仅修桥,更是因为温大人的精神感召——未来的朝廷大员,青阳的人精尚能如此,作为一个平头百姓还有什么可怕的?
合龙开始了,鼓声停了,木鱼声却没有停。整个青阳河道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睁大眼睛关注着龙口。
当工匠把石条放进龙口时,绳子就莫名其妙地断了,石头砸进龙口,龙口晃动着,又掉了下去。
温淳坐在椅子上,浑身抖动着,额头的冷汗就冒了出来:“继续,不要停了,锣鼓继续敲!所有工匠,在岸边集合”
桥上的所有工匠垂头丧气地走上岸,大家坐在岸边,一言不发。
“众位辛苦了”温淳握掌行礼。
“大人不必如此,我们连桥都修不好,真是愧对您呀……”一个桥把式说。
“大家不必如此,可谓好事多磨,叫我看,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正是好事,古有《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必这桥神也没力气再折腾我们了,还有一句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把大家叫到一起,找一下问题,确定一下方案,确定后,都放松一下,明天再来”温淳说。
大家就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县衙的师爷拿了纸和笔一一记录,之后交给温淳和县令。大家把共同讨论的点抽取出来汇编到一起,作为新的施工方案。
第二天,所有人按时来到河边。经过三次失败,所有人似乎都害怕了,他们看见青玉河就会产生一种压力。青阳的百姓来的不多,很多人已经不能再承受失败,不如躲在家里眼不见心不烦。
大家拜完神,各就各位开始工作。温淳也来到了桥上,他扶着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头上晕晕沉沉,腿上如灌了铅,他已经三天没有合眼了,精神和体力已经到了极限。
这次,合龙比较顺利。当最后一块儿石条顺利进入龙口时,所有工匠都欢呼起来。可当锣鼓刚响起的时候,有人感觉石桥微微一抖,在众人的瞩目下,最后的那块石头又掉进水里。
温淳扶着栏杆,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众人扶起他,把他抬进龙王庙,和尚烧了水,温淳的妻子又给他熬了小米粥,一勺勺灌下去,人才渐渐恢复了气色。
“何必呢?跟一条河过不去……”妻子边说,边给他喂饭。他一把拨开妻子的手,自己端起碗,咕咚咕咚喝了满满两碗稀饭。
“我要吃的,再给我送些来,明天继续合龙!我到要看看,你能坚持多长时?”温淳的倔劲儿一下上来了。
“今儿个我不回去了,呆在河边!”说完,不理和尚也不理妻子,又坐来到了河边。
今晚的青玉河很安静,静的能听到呼吸和心跳。温淳思绪万千,他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小时候。今天晚上不冷,天气闷热,好像雨要来。他又想起来多年前那个晚上,那个和今天一样闷热的晚上,想起自己的妻子冒雨去请郎中,又想到了进京赶考,想起冯先生,想起刮皮儿……
一阵风吹来,湿漉漉的很不舒服。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尚在他旁边已点燃了一盏马灯,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而他也不愿打扰他。
他伸了个懒腰,捡起一个石子儿扔进河里,心里似乎有了一丝感触,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无数次处于绝望的边缘,但无数次绝处逢生。他明白了,老天有好生之德,是爱人的,因为每次绝望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其实他还是给我们留了路走的,只是你不愿意走或者认为此路不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