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叔叔马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呼哧-呼哧”一辆蒸汽火车喘着粗气,在白山黑水间吃力地爬行。
列车车厢一禺,一个年轻人捧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在看。在他对面坐着一个妇女,怀里抱着小孩。妇女在打盹,小孩在嚼奶嘴。突然列车一阵颠簸,把对面的小孩吓醒,小孩哇哇啼哭。妇女被吵醒,抱着小孩来回晃荡,嘴里还哼着小曲。
年轻人放下小说,朝窗外望去。
窗外,山林、田野、农庄一帧帧的往后倒。
火车的马达声与孩子的啼哭和妇女的催眠曲,混合在一起,在车厢里萦绕。
年轻人急急忙忙在奉天市火车站下车,跟随旅客一起出站,已是汗流浃背,他放下皮箱,歇了一会儿。
这时迎面跑来一个报童,背着书包不停吆喝:“卖报-卖报,《晨报》、《东报》、《民声报》、《新民晚报》、《东三省公报》,刊载‘上海五卅惨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卖报-卖报”
年轻人“喂”了一声,喊住报童:“买一份《新民晚报》。”
报童抽出《新民晚报》递给年轻人,他付了钱:“不用找了。”报童攥着一张大钞,窃喜。年轻人问:“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怎么走?”
报童揣起钱,含糊不清地说:“噢,你说的是文化广场吗?在大帅府斜对面。”
年轻人纳闷:“大帅府在哪?”
报童嫌弃:“一看就知道你是关内人,连大帅府都不知道。”
年轻人说:“我知道了,还问你干嘛?”
报童想了一下说:“在沈阳路三段青年里,看到一片很大很漂亮的房子,就到了。”
年轻人还是没有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报童依然含糊不清地说:“在沈阳路三段青年里,大帅府斜对面!”
年轻人无奈,只得低头往前走。不一会儿,跑来一辆黄包车,车夫招呼道:“嗨,先生,坐车吗?”年轻人摇摇头说:“不坐!”因为他想走一走,了解一下奉天市的街道。年轻人走街串巷,找到“沈阳路三段”的路牌,下意识地往斜对面看去,豁,好大一片官邸,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一眼望不到边。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氏大帅府?年轻人加快了脚步,在“大帅府”的正门驻足,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卫,在两个大理石门墩下站岗。
年轻人横穿马路,朝马路对面走去。一幢大理石墙体、琉璃瓦屋顶的中日风格建筑物,非常独特,门头插着日本的“太阳旗”,门口站着一个日本兵,杵着一支三八大盖,枪管上的刺刀高出士兵一大截,像头上长了犄角,在阳光下泛着寒光。在左边的门墩中间,镶着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牌,上面写着鎏金大字“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年轻人不敢怠慢,赶紧走开。
没走多远,视野豁然开阔,那就是文化广场了。三三两两的人在打篮球、网球或乒乓球。文化广场前有一栋青砖飞檐、中西合璧的大楼,门楣上挂着五彩旗,迎风招展,门口的流水牌上贴着电影明星蝴蝶的海报。年轻人疲惫的放下箱包,矗立了许久。
走进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一楼大厅,年轻人环顾了一圈,找到教堂的入口。教堂空旷、肃静,牧师在布道,信徒在祈祷。年轻人坐在后排,等礼拜结束,跟着信徒走出教堂。
年轻人踱进拱形门,踏上木质楼梯,“踢踏-踢踏”上了楼。在二楼的拐角处,找到了图书馆,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找了个僻静处,放下皮箱,从书架上找到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翻了一下,又放回原处。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位小姐,来到书架前,抽出《呐喊》翻阅,尔后坐在年轻人的身旁,将《呐喊》放在书桌上。
年轻人问:“哦,你喜欢鲁迅的哪篇小说?”
小姐看了他一眼说:“《阿q正传》。”
年轻人问:“主人公为什么叫阿q?”
小姐答:“因为阿q留了辫子。”
年轻人惊喜:“我终于找到你们了。”
小姐站起来说:“跟我来。”
年轻人跟小姐来到一间办公室,关上门。
年轻人伸出手:“苏友文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苏友文握着他的手埋怨:“任鹏飞,你来也不吭一声,我好去接你呀!”
任鹏飞说:“抱歉,来的匆匆,没来得及跟你打招呼。”
苏友文给他让坐,泡茶。
任鹏飞看到墙上贴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横幅:“这是你写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