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465章 君臣之间的互相暗示【2 / 2】

断刃天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承辉帝听着有点不高兴,摆摆手:“那都是后话了,眼前的事情先想点法子。”

贾琏明白了,点点头:“办法有,朝廷出船,他们自己出本钱,出去跑海贸呗。南洋太远,不愿意冒险,那就跑东瀛和朝鲜。还可以跟着出张家口,做点草原的买卖。再不济,去辽东权几块地,租人种也好,自己种也行。总而言之,不想吃苦,坐家里等钱从天上掉下来,没那好事。”

听到贾琏没提辽东的商路,承辉帝知道他的意思,那是东平王势力的命根子,去辽东经营买卖,那真是会遇见马贼的。

“朕寻思,口外也好,关外也罢,搞一个经营的牌照,无牌经营,官府可以彻查。”承辉帝动了歪念头。

贾琏一听这话,立刻拦着他:“陛下,您为宗室好的心思,微臣能理解,这么干,后人就只会骂您一个。”

承辉帝勃然色变,怒视贾琏:“贾不器,好好说话。”这也是痛点来的,毕竟是个皇帝都在乎身后名。不然哪来的那么长的庙号。

贾琏一点都不担心,不紧不慢的解释:“陛下,按照您的思路,限量发牌照。好,宗室拿了牌照,会自己去跑商么?肯定是租出去挣钱了。呆家里多舒服的,谁乐意出去风餐露宿?运气不好还要遇见马贼,性命不保。商人租了牌照,这本钱怎么回来?只能在买卖上做手脚,夹带走私,偷税漏税,亏的是朝廷。更有甚者,不能合法经营了,铤而走险,或为盗贼,或行走私。”

“屁话,朝廷不限制牌照,商人就不走私了?偷税漏税,是商人的恶习。”承辉帝找到了漏洞反击贾琏。

贾琏心说,您是不知道某个时期批条的威力。那真是,有条子,有货物,没条子,都白扯。多少人就靠倒腾批条,都挣老钱了。

“陛下,您心里应该很明白微臣的意思,朝廷不该为宗室养闲人。否则,与前明何异?”

承辉帝的坚持给贾琏一句话打穿了,气急败坏的四处找东西,要砸着孙子。

贾琏依旧笑眯眯的:“陛下,要不微臣站近一点?”

承辉帝破防了,挥手道:“滚蛋!朕不想看见你的脸。”

贾琏笑嘻嘻的告退,出来后不禁长叹一声,生怕别人没看见一样。

君臣之间的交流,并没有那么简单,薛家的事情也算事?

其实承辉帝许诺一个乡试主考的身份时,贾琏就猜到了一些皇帝的真实想法。

一任主考下来,多半贾琏要外放了,不论去哪,京城的一摊子事情,肯定都得交出去。

所以呢,贾琏再三躲闪,最后逼着说出【朝廷不该为宗室养闲人】的话,就是最严肃的回答。

闲人是个好听的说法,废物才是真相。

别的地方贾琏不知道,贾府里头的宝玉,不就是个废物么?

废物的特点是啥?没有责任感啊,只想着自己过舒服日子。

说起来,按照朝廷的制度,每个宗室都该有使命感的。现实就是养了一堆废物。

贾琏的意思,研发司可以交出来,但不能交给宗室,交给宗室必定就废掉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贾琏或许会放弃外放的机会。因为他太知道,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变化。

薛家的事情,最终如何处理,承辉帝没有给任何明示。

忠顺王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先拖着再说。

两江总督的公文在二十天后送到,处罚非常的严厉,需缴纳五十万银元的议罪银子。

处罚下来后,市面上到处都看到了薛家在卖产业,一些人打定主意,抻着薛蟠,低价入手。

没曾想,只听到雷声,不见雨点下来,薛家把议罪银子都交上去了,也没见薛蟠出来求爹爹告奶奶的卖产业。

前脚薛蟠交了议罪银子,后脚就一份状纸告到了顺天府,顺便还给夏家送了一份休书,说明了休妻的理由。

薛蟠的诉求很简单,拿走多少银子,还回多少,并给与相应数字的赔偿。

就是说,夏家拿走薛家十万两,那就得还二十万,而且夏金桂还被休掉了。

这样的要求,夏家怎么可能答应,自然是全力反击。

这个案子是顺天府接的,府尹拿到状子的时候,冷汗都下来了,还不能不接。

好在顺天府有靠山,府尹立刻去了亲王府,求见李元。

李元这一趟陕甘巡视下来,整个人都变黑变瘦了。

气质也变得的沉稳了许多,见了府尹,得知了细节后,李元干脆的拒绝:“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找孤作甚?”

这话有点不好听,意思就是,朝廷任命你为顺天府尹,你有事情就推给我,要你何用?

话是不好听,但是顺天府尹还是得了话的,出来后大肆宣扬,二殿下的原话如何。

只能说,李元修炼的还不够,被府尹小小的坑了一下。这事情要是放在以前,李元肯定不介意的,现在嘛,等着吧。

顺天府这边当天开堂,当天审问,当天判决。

不快不行,慢一点都怕节外生枝。

结果自然是驳回了薛蟠的部分诉求,只要求夏家归还十万两之后,赔偿一万两。

夏家反诉薛蟠无理由休妻,两边又对峙了一场,最后府尹判决,休妻是家事,薛蟠只要有合适的理由,就能休妻。现在看实际情况,薛蟠的理由是充分的。首先是不孝,夏金桂屡次顶撞薛姨妈,这理由就够了。加之薛蟠出事后,夏金桂没有留在家中等候,而是回了娘家,这就是人尽皆知的罪名。府尹判决后,案子倒是可以继续上诉大理寺。就看夏家的选择了。

夏家当然不服,回去之后,继续各种找关系,希望能打赢官司。

不过夏家很快失望了,非但没有人帮忙,反而不断的接到暗示,你赶紧认怂吧,不然后果更严重。

银子花出去几万两,事情是一点都没有转机,就得到了几句还算有良心的暗示。

夏家的心彻底凉了,没有继续上诉,而是真的再卖家产,先把薛家的银子还了。

当然这个卖家产,就是给人看的,夏家还是能拿出银子的,只是不敢直接拿出来。

遮遮掩掩的并没有用,随后夏家又经历了一系列麻烦,又被迫拿出了几十万两银子,才算勉强度过难关,这都是后话了。

薛家这边,一个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宝钗答应的事情,该如何面对王熙凤,谁去说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