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诸比丘!关于刹帝利种浇头王之三者,将被终身记忆。云何为三者耶?
诸比丘!刹帝利种浇头王所生之处,诸比丘!是关于刹帝利种浇头王应终身记忆之第一。复次,诸比丘!刹帝利种王之浇头处,诸比丘!是关于刹帝利种浇头王应终身记忆之第二。复次,诸比丘!刹帝利种浇头王战胜已,于战胜住始战之处。诸比丘!是关于刹帝利种浇头王所应终身记忆之第三。诸比丘!此等三者,是关于刹帝利种浇头王应受终身记忆者。
诸比丘!正如是,此三者,是关于比丘应终身记忆者。云何为三耶?
诸比丘!比丘剃除须发、着坏色衣、由出家而出成为无家者之处。诸比丘!此是关于比丘应受终身记忆之第一。复次,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集,如实知此是灭,如实知此是趣灭苦道之处,诸比丘!此是关于比丘应受终身记忆之第二。复次,诸比丘!比丘从漏尽,至现法自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作证具足而住之处。诸比丘!此是关于比丘应受终身记忆之第三。诸比丘!此等三法者,是关于诸比丘应受终身记忆者。”
十三
“诸比丘!此等三种人,是存在于世间者,云何为三种人耶?
无希望者、正希望者与离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无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现生于下贱家、或旃陀罗家、或竹匠家、或兽猎家、或车匠家、或净除尘芥家,成为贫穷、饮食穷乏、生计困难、辛苦而得衣食[生于……之家]。又,彼遂成血色恶劣、形容衰、矮小而多病、或是遍盲、或是手不具、或跛、或躄,不得食物、饮料、衣服、车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彼闻说,某名之刹帝利由刹帝利而登上刹帝利王位者。彼不如是说:‘何时,刹帝利众亦令我登上王位?’诸比丘!此名为无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正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刹帝利种浇头王之长子,未灌顶,已达不动[位],彼闻说:‘某名之刹帝利由刹帝利登上刹帝利王位者。’彼即如是说:‘何时刹帝利众亦令我登上刹帝利王位?’诸比丘!此名为正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离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刹帝利又是浇头王,彼闻说:‘某名之刹帝利由刹帝利众登上刹帝利王位者。’彼即不如是思惟:‘何时刹帝利众亦令我登上刹帝利王位耶?’何以故?诸比丘!于前未受灌顶时,彼之希望,[今]已止息故。诸比丘!此即称为离希望者。
诸比丘!此等三种人,存在于世间。正如是,诸比丘!有三种人,存在于诸比丘中。云何为三种人耶?
无希望者与正希望者与离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无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种人,破戒而性质恶,不净而作惹疑惑之行状,作阴蔽之业,非沙门而自称沙门,非净行者而自称净行者,内为朽废,漏泄而生污秽,彼未曾闻:有某名之比丘,由漏尽而于现法自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作证已具足而住。彼即不如是思惟,谓:‘何时我亦能由漏尽而于现法自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作证已具足而住耶?’诸比丘!此即称为无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正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具足戒、性质善,彼闻:‘某名之比丘由漏尽而现法自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作证已具足而住。’彼即思惟:‘于何时我亦由于漏尽而……乃至……作证已,具足而住耶?’诸比丘!此称为正希望者。
诸比丘!何种人是离希望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漏尽阿罗汉,彼闻:‘某名之比丘由漏尽而……乃至……作证已具足而住。’彼即不如是思惟:‘于何时我亦由漏尽而……乃至……作证已具足而住耶?’所以者何?诸比丘!于前未解脱时,彼之解脱希望,[今]于已止息故。诸比丘!此称为离希望者。
诸比丘!此等三种人,存在于诸比丘中。”
十四
“诸比丘!凡转轮王都有法,以法治世,非王则不能转轮。”
如是说时,有一比丘白世尊:“大德!云何为有法,以法治世之转轮王耶?”
“比丘!是法者”,世尊说示:
“比丘!世间有转轮王,有法,以法治世。唯依法、敬法、重法、尊法、以法为幢、以法为相、以法为增上,对内之人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
复次,比丘!转轮王是有法,以法治世。唯依法、敬法、重法、尊法、以法为幢、以法为相、以法为增上,对王族、臣属、军众、婆罗门族、居士、市民、村民、沙门、婆罗门、禽兽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
此,比丘!有彼转轮王,有法……乃至……对内之人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对王族……乃至……对内之人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唯依法转轮,彼轮是人中之敌对有情不能转者。
比丘!正如是,如来、应供、正自觉者有法。以法治世、唯依法、敬法、重法、尊法、以法为幢、以法为相、以法为增上,对身业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言:‘应修如是之身业,不应修如是之身业。’
复次,比丘!如来、应供、正自觉者是有法……乃至……对语业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言:‘应如是修语业,不应修如是之语业……乃至……对意业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言:‘应修如是之意业,不应修如是之意业。’
此,比丘!如来、应供、正自觉者有法,以法治世,唯依法、敬法、重法、尊法、以法为幢、以法为相、以法为增上,对身业给与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乃至……对语业……乃至……对意业与以适法之保护、拥护、覆护。唯依法而转无上法轮,彼轮是沙门、婆罗门、天、魔罗、梵天或世间任何人皆不能转者。”
十五
一
一时,世尊住波罗奈之仙人堕处鹿苑。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众曰:“诸比丘!”
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曰:“大德!”于是,世尊曰:
“诸比丘!昔有王者,名为帕伽它那,诸比丘!一日,王语车匠曰:‘车匠!由今日起过六个月,我将作战。车匠!汝能造一对新车轮否?’
诸比丘!车匠答帕伽它那王曰:‘王者!’我能造。
诸比丘!然而,车匠在六个月仅余六日之时,完成一新车轮。诸比丘!其时帷伽它那王即语车匠:
‘车匠!从今再过六日,我将作战,能完成一对新车轮否?’
‘王!此六个月剩余之六日,可造一车轮。’
‘然而车匠!汝能在此六日之间,为我完成第二车轮否?’
诸比丘!如此车匠答帕伽它那王曰:‘王!我能。’
二
诸比丘!其时,车匠在六日之间,完成第二车轮,手持一对新车轮往诣帕伽它那王之处。诣已告帕伽它那王曰:‘王!一对新车轮,已如是完成。’
‘车匠!汝在六个月尚余六日时完成此车轮,又在六日间完成另一车轮,其中之差异云何?我在此间不见任何之差异。’
‘然而,王!两者是有差违。王者当见其差异。’
诸比丘!其时车匠即运转六日间完成之车轮,其车轮是运转而在有势力之间连续旋回,而后落于地上。然而,六个月尚余六日之间所完成之车轮,则运转后其车轮在运力之间连续运转,而后,则嵌于车轴而止。
三
‘车匠!有何因、何缘,六日之间所完成之彼车轮,运转后,唯于运力之间连续旋回,然后落于地上?复次,车匠!有何因、何缘,六个月尚余六日之间所完成之彼车轮,运转后,于运力之间连续旋转,而后则嵌于车轴而止?’
‘王!六日之间所完成之车轮,其辋亦曲,有瑕而不纯真,辐亦曲、有瑕、表面未充分被削。毂亦曲、有瑕而不纯真、运转后唯于运力之间连续旋回,而后则落于地上。然而,王!六个月尚余六日之间所完成之车轮,其辋不曲、无瑕而纯真。辐亦不曲、无瑕、表面已充分被削。毂亦不曲、无瑕而纯真。彼车轮之辋亦不曲、无瑕而纯真。辐亦不曲、无瑕而纯真。毂亦不曲、无瑕而纯真。运转后,于运力之间连续运转,而后则嵌于车轴而止。’
四
诸比丘!汝等不作如是思惟耶?谓:其时之彼车匠是异人耶?然而,诸比丘!不可作如是见,其时之彼车匠是我。其时,诸比丘!我是善知木林之曲、木材之瑕、木材之不纯。诸比丘!今我是应供、正自觉者而善知身之曲、身之瑕、身之不纯。善知语之曲、语之瑕、语之不纯。善知意之曲、意之瑕、意之不纯。
五
诸比丘!凡比丘或比丘尼为未断身之曲、身之瑕、身之不纯者。未断语之曲、语之瑕、语之不纯者。未断意之曲、意之瑕、意之不纯者。诸比丘!为此,将由此法律堕落,犹如彼于六日间完成之车轮。
诸比丘!凡比丘或比丘尼为已断身之曲……乃至……意之曲、意之瑕、意之不纯者,诸比丘!为此,住于此法律中,犹如彼六个月尚余六日所完成之车轮。
是故诸比丘!汝等于世间,应如是学。我等应断身之曲、身之瑕、身之不纯。我等应断语之曲、语之瑕、语之不纯。我等应断意之曲、意之瑕、意之不纯。诸比丘!汝等实应如是学。”
十六
“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者,是行无戏论之道。又,彼之漏尽因是圆满。云何为三者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护诸根门,于食知量,勉力于觉醒。
诸比丘!又,如何是比丘之护诸根门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以眼见色已,不取相、不取细相,由斯作、不防护眼根而住时,贪与忧之恶不善法则流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而护眼根,而作眼根之防护————以耳闻声已……乃至……以鼻嗅香已……乃至……以舌味味已……乃至……以身触所触已……乃至……以意识法已,不取相、不取细相,由斯作、不防护意根而住时,贪与忧与恶不善法则流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而护意根,而作意根之防护。诸比丘!如是比丘是护诸根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