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零八章 浮沉(五 下)【2 / 2】

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值得么?”程名振想不清楚。他只记得父亲当年抱着自己在军营中,指点的全是北方。

这一点大伙都曾听说过。当时宋正本等人还对李渊的谋划大为佩服,认为此举可以避免刘武周趁机抄李家的后路。从目前传来的消息上看,实际效果也的确如此。突厥人只派了一千不到兵马前来应景,倒是李渊,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不得不按照先前的约定把大匹的金银细软送向草原。

自己早就背离了父亲的志向。自己早就背叛了大隋。但看看自己那沾满了血腥气的双手,他却不知道自己换在李渊、刘武周同样的位置,有没有同样做突厥人奴仆的勇气。

“你小子,又心软了不是!”王伏宝摇头。有胆略却没有魄力,这就是自己这位结拜弟兄。如果换了自己,先前未必能想出这种深入虎穴的办法,过程中却也不会因为对方的表现而临时放对方一条生路。

“基本上就这些了。李仲坚跟李渊是叔侄,暂时不会翻脸。而他集中倾国之力要对付的目标,要么是幽州,要么就是我等!”介绍完了大致情况,孔德绍向窦建德拱了拱手,然后缓缓回归本座。

李仲坚的确是诚心想与窦家军结盟!但他不是为了共同对付瓦岗寨,而是想把窦家军绑上共同对抗突厥的战车!这种与人做嫁衣的傻事谁肯去干?突厥人攻破了长城,先打的肯定是河东李家与博陵六郡,窦家军何必为了别人的地盘损兵折将?

“你呢,程兄弟。这回你文官当不成了吧!”王伏宝扫了他一眼,笑着打趣。

定下基调后,他又清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将窦建德放弃攻打魏郡,召集文武重臣的缘由介绍给诸位同僚。原来在数日之前,窦建德突然收到来自博陵的一封信。大隋朝冠军大将军,襄国侯,博陵大总管李旭主动提出与窦家军结盟,共同对付瓦岗和幽州。

行了不过百里,第三波信使又迎头拦住去路。这回,他们不是来催促三人抓紧时间赶路的,而是将一封火漆封了口的信,双手捧给王伏宝。“详细情况都在信里边,窦大当家请三位大人传阅。身子乏了就在沿途找安全所在休息,不必拼死拼活赶路!”

“突厥人实际参战兵士人数只有五百。押送物资回草原的,借机到各地敛财的,倒是有十几波!”程名振的声音慢慢变低,听在众人耳朵里却如同晴空惊雷。

脚下之大隋,没给过他任何好处。在短短的人生经历中,他也总是被同属一族的豪门向草一样践踏。可以说,他没不欠大隋什么东西,大隋朝被突厥人亡了与他几乎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可那毕竟是父辈为之战斗过,守护过的大隋啊?军营里的笳鼓声从小就刻在了他血脉之中,梦也听见,醒也听见。

程名振不敢让别人久等,也赶紧将队伍交给王二毛、伍天锡和雄阔海。然后从王德仁赠送的骏马中挑出几匹最强壮的,点了四名侍卫,拨转马头跟在了王伏宝身后。

‘窦王爷到现在居然还没建立起人人遵守的秩序来!’程名振一直在听大伙的观点,越听越觉得失望。本以为凭着窦建德手段,至少众人在他面前多少会将身上的江湖气收敛些,谁料过了这么长时间,大伙议事方式几乎跟当初自己刚到窦建德帐下时一样混乱。

所谓银安殿,不过是整个行宫中位置比较接近中央,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掉了漆的木梁还没凑齐钱去装饰,斑斑驳驳,看上去好不简陋。窦建德就坐在银安殿内的胡床上,听见侍卫汇报说王、石两位将军和程太守回来了,立刻从胡床上一跃而起,大步迎到了门口。“你们可算回来了,正等着你们三个出主意呢!奶奶的李仲坚,跟谁玩命不好?,偏偏跟老子过不去!”

王伏宝冲他挥了挥拳头,做出一幅你再敢藏私小心我揍你的姿态。程名振继续摇头,王伏宝抬起手,把头上的皮冠给摘了下来,向程名振平端。这个姿势的意思是,如果你再不说话,我就把将军之位拱手相让。程名振不怕这个威胁,窦建德绝对不会将那么重的兵权交给曹旦和王伏宝之外的第三人。但他却怕窦建德又提起让自己担任襄国郡大总管的话,无可奈何咧了下嘴,站起身来,低声问道:“诸位说得都有道理,为什么不问问军中弟兄,有没有人愿意领几十亩地回家,过太平日子呢?”

“我也是这么想!”王伏宝向曹旦笑了笑,低声附和。

“管他跟谁打呢,咱们做咱们的就是”窦建德麾下的大将曹旦拍了拍头上的皮冠,瓮声瓮气地道。如今他也算个有头有脸的人了,周身上下的穿着配饰无不光鲜华贵。可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平时头顶镔铁盔,深披荷叶甲时的模样顺眼。

既然窦建德既然说可以今天一定要得出个结论出来,大伙便不再隐藏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左将军张青特、明武将军殷秋等人都纷纷出言,赞同拒绝联盟,暗中沟通幽州的提议。而以孔德绍和宋正本二人为首的文官队伍则分成了两派。一派虽然不希望眼下就与博陵军交恶,却对联盟的提议也不甚积极,希望窦家军把使者礼送出境后,暗中加强戒备。另外一派,则认为窦家军的实力目前还不是李仲坚的对手,应该与之交好,进而腾出手来尽快收纳河北道南部其余尚在大隋手中的郡县。

“王大哥不用学!”程名振笑着回应。

“臣遵旨!”

不是你老人家先说的么?众人看着他,哭笑不得。王伏宝从大伙的目光里看出了抗议,晃了晃脑袋,大声道:“我这个人沉不住气。但你们不能都跟我学。一哨兵马里需要有人当先锋,有人做后卫的才能打胜仗。俺老王天生就是个当前锋的料,但大伙如果都抢着去当先锋官了,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如果李仲坚整军的目的是为了南下,窦家军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可窦家军刚刚接手的大片土地都需要派人屯垦,人力和物资所缺都不是个小数。孔德绍坚持兵贵精儿不在多,宁可裁军也不能耽搁屯田。殷秋恼恨他把手伸到了武将的势力范围,干脆指责孔德绍心向大隋,所以存心自断臂膀,为李仲坚南下创造良机。

“哦!”王伏宝先是沉吟然后用力一拍自己的后脑勺。“奶奶的,还是你沉得住气。咱们既然不怕,又何必把姓李的狗官挂在嘴边上?”

他的话让杨公卿大有知音之感,跳起来,高声道:“这话我先就说过,咱们干脆联合幽州,先下手为强!可宋先生不肯,说什么咱们都是凳子腿,少一根就得倒下!”

‘看我做什么?’程名振用目光探询。‘这种情况下,我还能说出什么高论来!’

“臣遵旨!”内史侍郎孔德绍答应一声,从石头凳子上长身而起,“事发突然,并且关乎我军日后发展,因此王驾千岁不得不把诸位全召回来。”

咱们是官,不死贼!

“多来几碗。别让大伙中暑!”窦建德迅速补充,就像一个开铺子的大掌柜般推销着自己的酸梅汤。

石瓒闻听,立即找出了罪魁祸首,“谁知道呢,估计是那帮新来的书呆子们把他鼓捣糊涂了。那帮王八蛋啊,上下嘴皮一碰就能说出一堆大道理。根本不管事实是不是那么回事情!”

可这与李仲坚的动作何干?

“等等看,我没想出来此人南下的理由!”程名振笑了笑,低声回应。

怎么说都是你有理!大伙心中暗笑,摇摇头各自散开。说来也怪,被王伏宝这么稀里糊涂一打岔,众人紧张的心情还真放松了不少。默默向前又走了十余里,再次有一队信使前来传令。这次催得更急,居然要求王伏宝、石赞和程名振把各自的属下交给部将带领,慢慢归建。三人快马加鞭,必须在三日之内赶到聊城行宫议事!

由于上一次“调停”博陵与幽州之战有功,眼下窦家军的势力在北方已经延伸到了河间郡南部。放眼河北大地,如今幽州军、博陵军和窦家军在这片土地上基本成鼎足之势。虽然强弱上还有很大差距,但谁也不敢轻启战端。任何一方被其余两家联手攻击,都会面临老巢陷落的危险。

“老窦怕是急了!”王伏宝闻听,立刻着手布置。他和石瓒麾下的将领都是各自一手带出来的,交接起来非常方便。转眼之间,二人已经做好了出发准备,各自带了二十名亲兵,一人三骑。保证路上随时可以换马。

而所有这些消息当中,最为令人惊诧的,却是李渊的队伍中,有大量突厥人存在。每下一城,则肆意抢掠。

这么晚了,还被他留在身边一道处理公事的,都是些窦家军的核心人物。早就习惯了窦王爷说话做事的风格,所以也不觉得诧异。倒是程名振,看到窦建德居然如此率性而为,心中感觉好生有趣。还没等他适应了银安殿内傍晚的气氛,窦建德清了清嗓子,又非常郑重地宣布,“既然伏宝和老石都回来了,程太守也来了,咱们大伙今晚就再辛苦一晚,别急着回家。早点把调子定下来,也好早点准备!”

对于宋正本和孔德绍这些有才华的读书人,王伏宝向来甚为礼敬。因此虽然被对方白眼相待,他依旧和善地笑了笑,低声解释,“我的意思是咱们没必要为姓李的正在干什么耗费心思。他做的事情如果对咱们有用,尽管学来。如果没用,他爱败自己的家,咱们跟着瞎操什么心。等他将家业败完了,大伙刚好去收拾残局!”

‘见识甚远,行事却过于侧重权谋而不行正道!’又听众人争执了一会儿,程名振心里悄悄对窦建德得出了定论。这个结论多少让他有些沮丧,举头四顾,希望能找个目标转移一下注意力。却愕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王伏宝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

解释了半天,他也没解释清楚在自己心目中,对方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程名振知道石瓒是个厚道人,也不跟他计较,笑了笑,非常疲惫地回应,“石将军过奖了。其实我压根儿没正经读过几天书。算不得读书人!”

“老子这就去练兵,到时候,绝对要让他尝尝一点点等死的滋味!”杨公卿也跳了起来,瞪着血红的眼睛嚷嚷。如果不是李仲坚欺人太甚,也许河北道绿林总瓢把子的位置就是他的。可现在他只能老老实实待在窦建德麾下,唯恐一不小心被人安上图谋不轨的罪名。

默默想着,默默前行,程名振始终不敢相信李仲坚真的走上了跟李渊同样的道路。虽然他自己对北边那个邻居了解不多。唯一的交往还是听了罗成的建议,借着写信去求教如何屯田名义,告诉对方自己这边深得民心,劝对方不要打襄国郡的主意。君子直,可欺之以方。罗成当初那个策略的立足点就是,李仲坚素有爱民之名。如果他明知道襄国百姓安居乐业还要蓄意南侵的话,他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人人可以唾弃之!

“是鼎足之势,不可轻动!”窦建德白了杨公卿一眼,低声纠正。念在杨公卿旦好歹也说对了成语意思的分上,他没有继续教训旦,把声音提高了些,继续补充道:“我再强调一遍!今天人齐,可以畅所欲言。但今天过后,无论你心里怀什么想法,都以必须遵守今天的决议!”

“恭喜王爷!”宋正本也变得癫狂起来,苍白的脸上青筋直跳。

“我们怎么没听说过?”王伏宝等人再度插嘴,却明显有些底气不足。他们都是核心将领,自然不再可能与普通小卒打成一片。而对方却是有名的不思进取,身边多几个同样只想着回家种地抱孩子的懒虫不足为怪。

作为半个读书人,他向来认为一定的秩序是保证队伍战斗力的必然手段。在洺州营内他虽然跟伍天锡等人称兄道弟,可谈到正事时,只要他这个教头一开口,底下肯定是鸦雀无声。并且洺州营的弟兄们心很齐,绝不会,也不能容忍故意发言者把争执扩大议事主题以外。如果有人故意挑起事端的话,肯定被大伙一块给轰出去。

所有文武官员中,此人是第一个完完全全按照官府礼仪来答对窦建德问话的。因而,尽管他的措辞中有很多市井之言,却让窦建德听得非常顺耳。略作斟酌后,长乐王窦建德笑着询问,“你是说很多弟兄们本来就想回家务农?对么?”

怀着跟王伏宝相同想法的,可不止石瓒、杨公卿两个。窦家军的大部分嫡系武将,还有后来陆续被窦建德硬拉到属下的江湖豪杰,如李乾、徐元朗等,也对博陵军恨之入骨。毕竟双方曾经打死打活这么多年,李仲坚手上沾满了河北绿林豪杰的血。让大伙立刻放下仇恨结为盟友,非常强人所难!

“我还听人说,李渊起兵叛隋之前,曾经向突厥人请求援助!”程名振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码事,一边赶路,一边幽幽地向王伏宝提起。

李仲坚领兵南下了!

“你怎么只带四名侍卫?”王伏宝有点吃惊,回过头来询问。

“无备而战,纵有胜绩,其势必难长久!”听大伙一心求战,纳言宋正本立刻长身而起,白了众一眼,愤然说道。凭心而论,他非常不愿意和王伏宝这些莽夫们一道议论军情。对方所说的话中,十句里边有八句都是废话,剩下的两句,往往还要离题万里。

“我听王德仁说的。”程名振的声音还是很低,隐隐透着几分困惑。“我本来想把他一起做掉。后来临时改了主意!”

几乎与此同时,窦家军军派往博陵一带的眼线也陆续送回一些情报。那边已经开始下发兵器,一些退役的老兵也重新被召回了队伍!

“这老窦,没准注意!”王伏宝接过信封,低声抱怨。抬头找了一处树荫所在,他招呼程、石二人走了过去,打开窦建德的信一起观看。信中的字迹也很潦草。让人一眼便能猜到此信是仓促写就。内容也有些含糊不清,只是告诉大伙最近并没有战事,不要在路上胡思乱想,抓紧时间来聊城行宫碰头为宜!

“是啊!”王伏宝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然后快马加鞭。一边飞奔,一边嘀咕道:“你小子就是心眼转得快。路上有我跟老石给你当保镖。到了聊城,谁敢在窦王爷脚下作死!呵呵,这一手,俺老王一辈子也学不会!”

“启禀王爷,有些年龄大的弟兄们是想托王爷的福,早日回去做地主。五十亩地一头牛,很多人盼了大半辈子,也就是这么点儿心愿!”程名振再次躬身,朗声回答。有些话,他早就跟窦建德提起过。今日窦建德明知顾问,分明是想通过他的口说给众人听,所以他也把自己的声音在不失礼的情况下提到尽可能的高。

千头万绪,没一条思路能理顺,脚下的马蹄声“的的的的”,急促如鼓。程名振却几乎不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此刻身在何处。

听到程名振一句话就镇住了场子,窦建德也非常高兴,点点头,笑呵呵地命令道:“小九,你仔细跟大伙说说!说仔细点儿。咱们这儿粗人多!”

窦建德笑了笑,摇头数落,“这李仲坚真是脸皮厚,前两年打老子时,可没见他手下留过情!现在突然说要跟老子联手了,还真把老子给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