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五十九章 老朱:熥儿要踢到铁板了!【2 / 3】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转眼,已然过去了大半年的时光。

天气也随着时光的流转,由寒冷逐渐变得温暖,如今更是慢慢热了起来。

自从上次经历了尚星瑜假扮马皇后的那场风波之后,老朱的容颜明显苍老了许多。

岁月的痕迹愈发清晰地刻在了他的脸上。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老朱的身体并未因此而垮掉。

反而在这段时间里,逐渐变得硬朗结实了不少。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朱允熥将科学引入大明,并创立了专业的医学期刊和相关的学术杂志。

使得大明的医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进而让老朱的身体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调理。

在许多人固有的认知里,太医院作为古代王朝的最高医疗机构,必定是医术登峰造极之地。

大量的名医们,如同璀璨星辰般汇聚于此。

然而,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在明代京城,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

时人将它们称为“四大笑话”。

也叫“四大不靠谱”!

翰林院的学士们皆是饱读诗书之人,可他们撰写文章时,偏爱堆砌华丽辞藻,行文晦涩难懂。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可真正切中要害、阐述实质内容的,或许仅有一两百字。

其余的尽是废话、空话,毫无实际用处,因此遭人诟病、嘲讽。

再看武库司的刀枪。

这是由于古代冶炼技术有限,没有后世先进的不锈钢技术。

即便刀枪存放于仓库中,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防锈处理,但随着时间推移,依然难以避免生锈。

那些锈迹斑斑、锈损严重的刀枪,实际上早已形同废铁。

可武库司的官员们怎敢向朝廷如实上报,称仓库里的刀枪已经报废了呢?

这等责任,又有谁能承担得起?

朝廷大臣们其实也知晓这种状况,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防锈技术,又不能随意将好好的刀枪报废,否则,账目难以厘清。

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其放任不管。

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打开仓库一看,哪有什么刀枪,大部分都是一堆废铁!

如此一来,武库司的刀枪自然沦为众人的笑谈。

当然,如今大明初立,老朱要求又极严,此时的武库司,还不至如此。

后面每况愈下,存放的兵器甚多,却无人每天去勤加保养,才走到那等境地。

至于光禄寺的茶汤,指的是光禄寺所供应的茶汤价格昂贵,可口感却极差,令人难以下咽。

而太医院的药方,背后也有着特殊缘由。

太医们为皇帝和皇亲国戚诊治疾病时,为避免出现差错,招来灾祸,但凡用药治病,都极力追求一个中正平和的原则。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

任何药物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但太医院所开出的药方,药效温和得如同日常饭菜一般。

对他们而言,药是否有实际疗效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这药服用后,绝对不能产生副作用,绝对不能引发任何问题。

这是因为太医们都秉持着明哲保身的态度来治病。

倘若病治不好,那还可以归结于天命难违。

可若是下药过猛,因药物导致病人出现哪怕一丁点问题,那便是砍头抄家、乃至灭族的大罪。

确切来讲,皇帝或者重要的皇亲国戚病逝后,朝廷都会仔细复查其治病期间服用过的药方。

只要药方中有一味药药效强劲,便极有可能认定病人的死亡与服用此药有关。

开具这一药方的太医,脑袋可就难保了。

反之,若开具的都是“虽无明显疗效,但绝对不会产生不良作用”的药方。

那么,事后无论如何复查,责任都难以归咎到开方的太医身上。

如此这般,便形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闭环。

长此以往,太医们所开的药方,几乎都毫无实际药效,主要起到滋补身体作用的药。

至于疾病能否痊愈,就全靠病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去扛了。

老朱的身体长期饱受病痛折磨。

太医们却因为畏惧不敢真正对症下药、不敢使用猛药,只是一味地采用温和调补的方式。

这无疑是老朱病情难以有效改善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然而,朱允熥的出现,科学方法的引入以及医学期刊的创办,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

医学期刊上刊载的学术文章,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