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一片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马斯河防线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在德军猛烈的攻势下轰然崩塌,刹那间,德军眼前的道路犹如被魔法瞬间拓宽,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通途豁然开朗。此刻,英法联军的主力正深陷与德军的激烈缠斗,仿佛两只在泥沼中拼命挣扎的巨兽,难解难分;而驻守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也同样被德军死死拖住,犹如被蛛网困住的飞虫,动弹不得。巴黎,这座昔日繁华的都市,此时宛如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自身已然危机四伏,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抽出兵力增援中路防线。对于英法而言,局势已然如千钧一发之际,岌岌可危,仿佛一阵狂风便能将他们最后的希望吹灭。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6 月 24 日下午,英、法两国犹如被逼入绝境的困兽,孤注一掷地派出了庞大的空中打击机群。那密密麻麻的飞机,如同遮天蔽日的乌云,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朝着马斯河汹涌而去。他们的目标明确,直指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部队,妄图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成功拦截住德军那如汹涌潮水般的凌厉攻势。
察觉到危机逼近,古德里安将军当机立断,迅速呼叫德国空军支援。急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派出了麾下最为精锐的空军部队。不得不说,戈林将军精心培训的德国空军,实力确实非凡,绝非泛泛之辈。
转瞬之间,双方在空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堪称史诗级别的殊死较量。上千架飞机如蝗虫般穿梭于马斯河上空,引擎的轰鸣声、枪炮的射击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一时间,马斯河上空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战火点燃,双方杀得昏天黑地。
在这场空战中,德军凭借着长期以来刻苦训练所积累的精湛技术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素养和无比强大的战斗力。德军的飞行员们,个个犹如矫健的雄鹰,驾驶着战机在空中灵活自如地穿梭。他们眼神坚定,专注地锁定目标,随后精准地向英法飞机发起攻击。一颗颗炮弹如流星般呼啸着划过天空,在敌机周围绽放出绚丽而致命的火花,那火花仿佛是死亡之花,无情地吞噬着英法飞机。在德军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下,英法飞机纷纷化作坠落的火球,拖着长长的黑烟,如折翼的飞鸟般一头栽向地面。这场空战的结果令人震惊不已,德军凭借出色的表现,击落英法飞机数百架,大获全胜,一举牢牢掌握了法兰西上空的制空权。自那以后,英法空军如同被折断翅膀的鸟儿,元气大伤,只能在夜幕的掩护下,小心翼翼地活动,再也不敢在白天与德军空军正面抗衡,曾经的空中威风已然荡然无存。
没了空中打击的后顾之忧,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仿佛脱缰的野马,攻击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所率领的部队,宛如一股钢铁洪流,那滚滚向前的气势,所到之处,地动山摇。其攻击的威力与推进的速度,在战争史上都堪称闻所未闻。那一辆辆坦克如同一头头钢铁巨兽,咆哮着向前冲去,履带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法国人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架势,顿时陷入了惊慌失措的混乱之中。
多年以后,据参战的林虎将军回忆,当时的法国军队简直乱作一团,犹如一盘散沙。战场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丢弃的各式枪支,有的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的甚至折断在泥土中;东倒西歪的坦克,犹如被击败的巨人,瘫倒在各个角落;还有那横七竖八的军用卡车,有的车头扭曲变形,有的车厢门大开,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惨烈。德军的推进速度犹如疾风骤雨,快得让人窒息,士兵们甚至都没时间去抓捕俘虏。他们只能朝着法国人大声呼喊:“放下武器,抱着脑袋,去一边蹲着去!我们现在不收俘虏。”
不过林虎和德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的坦克团并不隶属于德军。就算成功击败法国,他也无法从德国那里得到任何奖励。朱由检派他参战,最大的目的便是让他观摩和学习德军坦克战术的运用。林虎心中暗自思忖,与其两手空空回到大明,不如在这些俘虏身上想些办法。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全团迅速展开受降行动。在他的指挥下,坦克团缴获了大批的坦克、汽车、火炮、枪支和弹药,收获颇丰。
林虎留下一个坦克营,负责看守着上万名俘虏和堆积如山的战利品,而后带着其余两个营,迅速追上了第十九装甲军。
作为“曼施坦因计划”的忠实拥趸,伦德施泰特和古德里安对于“速度”在战争中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战争这个残酷的舞台上,速度往往是决定胜负走向的关键因素。装甲部队作为一种极具威慑力的强大武器,其拥有的强大火力和卓越机动性,足以在瞬息之间撕开敌人看似坚固的防线。而要想将装甲部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必须紧紧依靠速度这一利器。只有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推进,才能如同神兵天降,让敌人猝不及防,彻底打乱他们精心布置的防御部署。
在这样以速度为核心的精妙战术之下,敌人往往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当他们还在慌乱地组织防御时,快速推进的装甲部队已然如利刃般直插其心脏,将其防线瞬间击溃。而一旦敌人失去了还手之力,便如同被折断獠牙的猛兽,再也没有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反攻。这种战术不仅能够迅速达成战役目标,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伤亡。因为在敌人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战斗便已接近尾声,自然也就避免了长时间的胶着和惨烈的对抗,大大降低了士兵们的生命损耗。
战事的进展顺利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别说法国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仿佛置身于一场噩梦之中无法醒来,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仿佛这一切如同梦幻一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a 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心中隐隐泛起担忧。他深知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过于冒进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于是,他向古德里安下达命令,要求其原地待命,等待步兵跟进,以便形成更加稳固的作战态势,稳步推进。
林虎认为德军此时已经全面占据上风,法军的抵抗不过是困兽犹斗,毫无意义可言。当下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古德里安深以为然,他敏锐地察觉到战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无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于是,他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地向克莱斯特表达了加速前进的必要性。然而,克莱斯特将军却有着自己的顾虑,他担心古德里安的部队孤军深入,陷入敌人的包围,导致战局逆转。两人各执一词,克莱斯特将军终究说不过古德里安,无奈之下,只得勉强同意继续进攻。但他再三嘱咐古德里安,千万不要冲得太猛,务必谨慎行事,以免陷入险境。
然而,此时的古德里安已然杀红了眼,面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赫赫战功,他一心只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胜利的果实牢牢握在手中。他全然不顾克莱斯特的警告,毅然命令部队加速前进,直至用完最后一滴油。克莱斯特事后得知古德里安在一天之内竟然又推进了 80 多公里,不禁勃然大怒。他火急火燎地赶到第 19 装甲军军部,见到古德里安后,便对着他一顿严厉斥责。克莱斯特指责古德里安不服从命令,擅自行动,这种鲁莽的行为将整个部队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一旦遭遇敌人的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古德里安却不甘示弱,他坚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以辞职相威胁,坚决扞卫自己继续进攻的决策。两人互不相让,激烈地争吵起来,场面一度陷入僵局。此时,林虎将军也站出来,表达了对古德里安意见的认可,帮着古德里安说话。这让克莱斯特将军更加恼火,在盛怒之下,他当场就批准了古德里安的辞职请求。
很快,两人的激烈争吵就传到了 a 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的耳中。伦德施泰特深知古德里安的军事才能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他根本就不会考虑批准古德里安的辞职请求。同样推崇“曼施坦因计划”的伦德施泰特,自然明白古德里安渴望速战速决、扩大战果的想法,但命令的权威性也必须得到维护。经过深思熟虑,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部队可以以“战术侦察”的形式继续前进,但军部必须原地不动,并保持与上级的密切联系。这个方案让古德里安顿时眼前一亮,他对这个安排比较满意。于是,他留下一个师在附近收集战利品,抓捕俘虏,以此来应付军部原地不动的命令,而另外两个师则如离弦之箭般全速向前推进,向着英吉利海峡迅猛扑去,目标直指抄英法联军的后路,给敌人以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