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一片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悄然来到 6 月 26 日,法国的天空被战争的阴霾沉沉笼罩,局势已然岌岌可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目睹着法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心中的愤怒与无奈如汹涌的暗流,几乎将他吞噬。面对这令人绝望的战局,他终于忍无可忍,下定决心下达了撤换甘末林的命令,将扭转乾坤的希望寄托在了德法战争时期的老将魏刚身上,期望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会像神奇的魔法师一般,为法军带来奇迹,一举扭转法国那如大厦将倾般的败局。
然而,此刻的法国局势,恰似一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烂摊子,任何试图挽救的努力都仿佛是在狂风中修补破帆,艰难而渺茫。魏刚老将军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往,但此时对当下的战况却知之甚少,完全没有意识到局面究竟糟糕到了何种程度。年逾古稀的他,已然 73 岁高龄,本应在家中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而他的年纪,比前任指挥官甘末林还要大上几岁,岁月不仅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更让他的思维变得老化僵硬,如同生锈的齿轮,难以灵活转动,根本无法适应如今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战争形势。
就这样,法军仓促的临阵换帅,不仅未能如预期般起到力挽狂澜的积极效果,反而像在本就混乱不堪的局势中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波澜,使得局面愈发不可收拾,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与绝望之中。
翌日,也就是开战的第 10 天,古德里安所率领的第 19 装甲军宛如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的匕首,以雷霆万钧之势,迅猛地扫过亚眠。那滚滚向前的装甲洪流,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紧接着,他们风驰电掣般一路奔袭,直抵英吉利海峡,无情地切断了英法联军的陆上退路。刹那间,英法联军仿佛被困在坚固牢笼中的野兽,左冲右突却找不到一丝生机,彻底陷入了绝境。
时光匆匆流转,到了第十三天,第 19 装甲军士气高昂,再接再厉,一举攻克了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重要港口布洛涅。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第十四天,他们马不停蹄,又迅速占领了加莱。此时,第 19 装甲军距离英法联军控制下的最后一个港口敦刻尔克,仅仅只剩下不到 20 公里的咫尺之遥。与此同时,在 19 装甲军的右翼,莱因哈特指挥的第 41 装甲军同样气势汹汹,如猛虎下山般抵至敦刻尔克附近,对困守此地的盟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敦刻尔克不过是一个小地方,满打满算也不过几百平方公里,然而,却有多达 40万盟军如沙丁鱼般拥挤在这片弹丸之地。众多士兵聚集此地,使得他们根本无法组织起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在德军强大的火力威慑下,只要一发炮弹呼啸落下,便能瞬间在人群中掀起一片腥风血雨,送走一群鲜活的生命。盟军的处境,可谓危如累卵,命悬一线。
眼看英法联军那 40 万军队如瓮中之鳖,被德军紧紧围困,已然无处可逃,灭顶之灾如乌云般压顶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德军立即停止前进。这道命令恰似一颗重磅炸弹,冷不丁地投入平静的湖面,刹那间,整个战场都被震得陷入了短暂的惊愕与沉默之中。
德军的将军们,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年轻有为的新锐,此刻都惊呆了。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完全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心中充满了困惑,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服从元首这突如其来的命令。
正在里斯本陪伴索菲娅的朱由检,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同样惊愕得瞪大了眼睛,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操作?他的脑海中瞬间涌起无数个疑问。
“元首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带着这个疑问,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朱由检急匆匆地赶到了元首官邸。
一见到希特勒,朱由检便毫不客气地质问道:“我尊敬的元首,为什么要把进攻的军队停下来?请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与质问,紧紧盯着希特勒。
“这个…~~这个…………”希特勒的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平日里的果断与自信此刻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嗫嚅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到底是为了什么?只要让第十九装甲军杀进敦刻尔克,与 b 集团军群形成合围之势,就能一举消灭这四十万敌军。到那时,英法两国就再难有与我们抗衡的本钱,战争的天平将彻底向我们倾斜。”朱由检心急如焚,言辞中满是对局势的清晰洞察和对机会的惋惜。
希特勒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鼓起了勇气,缓缓说道:“这个………,我认为敦刻尔克的地形并不适合坦克部队展开大战。敦刻尔克地区地势低洼,河道纵横交错,遍地都是沼泽,这样的地形对于装甲部队而言,简直就是噩梦。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快速推进和灵活作战,然而在这种地形下,根本无法发挥其所长,反而极有可能陷入阵地战的泥沼,遭受不必要的惨重损失。”说到这里,希特勒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而且,德军装甲部队经过长时间的快速突进,补给线被极大地拉长。如今,后勤补给已经开始出现困难,急需进行全面的休整和补充。同时,步兵部队由于装甲部队推进速度过快,未能及时跟上,使得装甲部队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外,犹如敞开的胸膛,存在着被联军趁机反击的巨大风险。”
“所以你就轻易放弃了?你要清楚,这些人一旦成功跑到英国去,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将来必定会杀回马枪,到那时德国就将陷入危险的境地。”朱由检毫不留情地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的声音因为焦急而微微颤抖。
“没有办法,德国的家底太薄了,总共才 2700 辆坦克,而对方的坦克数量将近 5000 辆。况且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部队孤军深入,后方步兵却没有及时跟上。一旦被英法联军切断联系,德国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这些坦克精英,就将全部葬送在这里。说白了,德国太穷了,没有多少家底,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我就这么点本钱,以后还指着它们去跟约瑟夫死磕呢,绝不能全部葬送在敦刻尔克。”希特勒的脸上满是无奈与苦涩,眼中透露出对德国未来局势的担忧。
“所以你就因为这点困难而怂了?就这样错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朱由检忍不住讥讽道,他对希特勒的退缩感到既愤怒又失望。
“你不懂!你没亲身经历过与法国的作战,我可是亲眼见证那段残酷历史的人。当年的战争,德法两国拼得你死我活,双方都死战不退,法国人太强悍了,鲜血流干的那一刻还在战斗。法国人一向强硬,我实在不相信他们会在敦刻尔克就这样束手就擒。我总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说不定他们正等着我们的装甲部队一头扎进去,然后来个瓮中捉鳖。所以我必须要再继续观察一下,顺便等待步兵及时补上战线的缺口,确保万无一失。”希特勒回忆起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与谨慎,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而且据我估算,法军至少还能动用 70 个步兵师,这显然是他们隐藏的预备队。一旦德军主力深陷敦刻尔克,被法军预备队合围,战争一旦陷入久拖不决的局面,我德意志帝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希特勒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担忧的事情,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仿佛已经看到了德国陷入困境的可怕景象。
“你这不过是猜测而已,你应该多听从前线将领的意见。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发回来的消息明确表示,英法两国军队已然溃不成军,斗志全无。此时不发动进攻,更待何时?这可是绝佳的战机,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了。”朱由检试图说服希特勒,他希望希特勒能够清醒过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朱大哥,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这次放过被困在敦刻尔克的 20 多万英军,或许日后能够和英国达成媾和。英国海军的实力太过强大,如果能够与他们结盟,对我日后对付苏俄的约瑟夫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如此一来,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了。”希特勒眼中闪过一丝幻想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德国与英国结盟,共同对抗苏俄的美好前景。
“别做梦了,以英国的立场和利益考量,只要英国和苏俄不一起合伙来对付你,都算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希特勒老弟,快醒醒吧,别再痴迷不悟了。英国绝不会轻易与你媾和,他们必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与你为敌。你不能对他们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朱由检已经清晰地预见到了事情的结局,他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点醒希特勒。
“朱大哥,容我再想一想,我现在脑子很乱。”希特勒有些敷衍地应付道,他的内心此刻正陷入激烈的挣扎之中,各种想法和担忧在脑海中交织。
“竖子不足与谋,如此优柔寡断,你日后一定会后悔的。”朱由检气愤地说道,他对希特勒的犹豫不决感到无比失望。说罢,他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元首官邸,只留下希特勒独自站在原地,陷入沉思。
在经历了两天漫长的休整之后,德军终于接到了继续向敦刻尔克推进的命令。然而,此时的英国当局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危险性,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果断启动了代号为“发电机行动”的大规模救援计划。
在短短五天之内,英国政府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效率。一声令下,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紧急调集了大批海军舰艇。从体型庞大、火力强大的巡洋舰,到灵活机动、擅长反潜的驱逐舰,从坚固耐用、负责运输的运输舰,再到小巧灵活、数量众多的渔船,各式各样的船只纷纷响应号召,如百川归海般朝着敦刻尔克汇聚而来。
与此同时,英国广泛动员人民力量,将这场救援行动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壮举。无数民众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盟军的同情,自发地参与到这场生死救援之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驾驶着自家的小船,毅然决然地驶向敦刻尔克。这些小船虽然在体型和装备上远远不及军舰,但它们却如同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民众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加入到拯救盟军的行列,为这场救援行动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在接下来那紧张而漫长的九天九夜时间里,英吉利海峡上呈现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宏大场景:无数船只如穿梭的梭子般往返于敦刻尔克和英国本土之间,它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争分夺秒地营救被困的军人。
最终,英国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救出了 34万人。其中,英军约 215 万人,法军 9 万,剩下的则是比利时人。这场堪称奇迹的大撤退,为英国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未来还有机会与大明王朝和德军一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