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月末,一场半锄雨刚过,泾东渭北大大地热闹了起来。
关中各县的民众络绎不绝地开进了泾水瓠口,开进了泾水河谷,开进了渭北的高坡旱塬。从关中西部的泾水上游山地,直到东部洛水入渭的河口,东西绵延五百余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帐篷,到处都是牛车人马流动,到处都是弥漫的炊烟与飘舞的旗帜,活生生亘古未见的连绵军营大战场。
这片辽阔战场的总部,设在泾水的咽喉地带——瓠口。瓠口幕府的两个主事没变,一个郑国,一个李斯。所不同者,两人的职掌有了变化。原先是河渠令抓总的李斯,变成了河渠丞,位列郑国之后,只管征发民力、调集粮草、修葺工具、协理后勤等一应民政。原先只是总水工只管诸般工程事务的郑国,变成了河渠令兼领总水工,掌印出令,归总决断一切有关河渠的事务。
这个重大的人事变化,李斯原本也没有想到。
那一夜,李斯被赵高从函谷关接回,秦王嬴政在东偏殿为李斯举行了隆重的接风小宴。除了长史王绾,再没有一个大臣在座。李斯没有想到,一爵干过,秦王吩咐王绾录写王书,当场郑重宣布:立即废除逐客令,所有被逐官吏恢复原职,农工商各归所居,因逐客令迁徙引发的财货房产折损,一律由王城府库折价赔偿;此后,官府凡有卑视六国移民,轻慢入秦之客者,国法论罪!李斯原本已经想好了一篇再度说服秦王的说辞。如今秦王如此果决利落,王书处置又是如此干净彻底,李斯一时心潮涌动,又生出了另外一种担心——电闪雷鸣,会不会使元老大臣们骤然转不过弯来,生发新对抗,引起秦国动荡?
嬴政见李斯沉吟,问有何不妥。李斯吭哧吭哧一说,嬴政释然一笑:“如此荒诞国策,举国无人指斥,若再有人一意对抗,老秦人宁不知羞乎!”李斯感奋备至,呼哧喘息着没了话说。更令李斯想不到的是,王书录写完毕,年轻的秦王又召来了太史令。须发雪白的老太史令一落座,嬴政站了起来:“老太史记事:秦王政十年秋,大索咸阳,逐六国之客,是为国耻,恒以为戒。”
“君上!丢城失地,方为国耻也。”老太史令昂昂亢声。
嬴政额头渗着汗珠道:“驱士逐才,大失人心,国耻之尤。写!”
那一刻,东偏殿安静得了无声息。王绾愣怔了,李斯愣怔了,连须发颤抖的老太史令都愣怔得忘记了下笔。一个奋发有为的初政新君,将自己仅有的一次重大错失明确记入青史,又明明白白定为国耻,即或是三皇五帝圣贤君道,也是难以做到的。可是,天下人会如此想吗?后世会如此想吗?天下反秦者大有人在,秦国反新君者大有人在,安知此举不会被别有用心者作为中伤之词?不会使后世对秦国对秦王生出误解与诟病?可是,这种种一闪念与秦王嬴政知耻而后勇的作为相比,何其渺小苍白,以至于当场无法启齿。
大厅一阵默然。嬴政似乎完全明白三位大臣的心思,撇开王书国史不说,先自轻松转开话题,一边殷殷招呼李斯饮酒吃喝,一边叩着书案:“先生已经回来,万幸也!还得烦劳先生说说,如何收拾这个被嬴政踢踏得没了头绪的烂摊子?”年轻秦王的诙谐,使王绾李斯轻松了起来。李斯大饮一爵,一拱手侃侃开说:“秦王明断。目下秦国,确实头绪繁多:河东有大战,关内有大旱,官署不整顺,民心不安稳,新人未大起,元老不给劲。总起来说,是一个‘乱’字。理乱之要,在于根本。目下秦国根本,在于‘水旱’二字。水旱不解,国无宁日,水旱但解,万事可为!”
“先生是说,先上泾水河渠?”王绾一皱眉头。
“生民万物,命在水旱。治灾之要,纲在河渠。”
嬴政当即决断:“好!先决天时,再说人事。”
“重上泾水河渠,臣请起用郑国。”李斯立即切入了正题。
嬴政恍然拍案:“呀!郑国还在云阳国狱。长史,下书放人!”
王绾一拱手:“臣即刻拟书。”
“不用了。”嬴政已经霍然起身,“先生可愿同赴云阳?”
李斯欣然离座:“王有此心,臣求之不得。”
君臣两人车马兼程,赶到云阳国狱,天色已经暮黑了。嬴政一见老狱令,开口便问郑国如何。老狱令禀报说,郑国不吃不喝只等死,撑不了三五日了。李斯连忙问,人还清醒吗?能说话吗?老狱令说,秦法有定,未决罪犯不能自裁,狱卒给他强灌过几次汤水饭,人还是清醒的。嬴政二话不说,一挥手下令带路。老狱令立即吩咐两名狱吏打起火把,领道来到一间最角落的石窟。
冰冷的石板地上铺着一张破烂的草席,一个须发雪白的枯瘦老人面墙蜷卧着,没有丝毫声息。要不是身边那支黝黑的探水铁尺,李斯当真不敢断定这是郑国。见秦王目光询问,李斯凑近,低声说了四个字,一夜白发。李斯记得很清楚,年轻的秦王猛然打了个寒战。
“老哥哥,李斯看你来了,醒醒!”
“李斯,你也入狱了?”郑国终于喘息着开口。
“老哥哥,来,坐起来说话。”李斯小心翼翼扶起了郑国。
“李斯入狱,秦国完了,完了。”郑国连连摇头长叹。
“哪里话?老哥哥看,秦王来了!”
郑国木然抬头:“你是,新秦王?”
年轻的秦王深深一躬:“嬴政错令,先生受苦了。”
郑国端详一眼又摇头一叹:“可惜人物也。”
“嬴政有失,先生教我。”
“你没错。老夫确是韩国间人。”郑国冷冰冰点着铁尺,“可老夫依然要说,你这个嬴政,襟怀比那个吕不韦差之远矣!当年,老夫见秦国无法聚集民力,疲秦之计无处着力,几次要离开秦国,都是吕不韦软硬兼施,死死留住了老夫。直到罢相离秦,吕不韦还给老夫带来一句话:好自为之,罪亦可功。哼!老夫早已看穿,给秦国效力者,没人善终。吕不韦不是第一个,老夫也不是第二个。说!要老夫如何个死法?”
李斯见郑国全然一副将死口吻,将吕不韦与年轻的秦王一锅煮,心知秦王必然难堪,诸多关节又一时无法说得清楚,便对秦王一拱手:“君上,我来说。”一撩长袍坐到草席上:“老哥哥,李斯知道,泾水河渠犹如磁铁,已经吸住了你的心。你为疲秦而来,可一上河渠,早忘了疲秦,只剩下天下第一水工的良知,引水解旱而救民。老哥哥当年说过,引泾河渠是天下第一大工程,比开凿鸿沟难,比李冰的都江堰难,只要你亲自完成,死不足惜!老兄弟今日只问你一句话:秦王复你原职,请你再上泾水河渠,老哥哥做不做?”
“《逐客令》?”
“业已废除!”
“老夫间人罪名?”
“据实不论!”
“你李斯说话算数?”
李斯骤然卡住,有秦王在,他不能回答这一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