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六、荆轲刺秦未遂 王翦易水大决燕代联军【1 / 2】

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大军战备就绪的时刻,咸阳传来紧急王书:燕国求和,战事稍缓。

王翦陷入了深重的忧虑。所忧者,秦国庙堂对“灭国必战”尚无清醒决断。燕国热诚谦恭,献地,献人,又称臣,必使秦王与李斯、尉缭等一班用事大臣,不期然生出了另外一种期冀实现的谋划:以燕国不经兵戈而臣服,给天下一个垂范警示——只要各国能如燕国这般臣服,便可保留部分封地,以邦国的形式存留社稷。当王翦接到待命王书,知道了秦王将以春朝九宾大礼接受燕国称臣盟约时,闪过心头的第一个想法是:秦王有怀柔天下之意了,如此可行吗?此等疑虑,王翦并没有再度上书申明,他觉得应该看看再说。

可是,事情竟迅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荆轲离开易水南下,仅仅旬日之间,咸阳快马特使兼程飞来,向王翦知会了一个惊人消息:燕使荆轲,前日行刺秦王,已被当场处死;攻燕大军立即做好战事准备,秦王特使不日便到。

惊愕之余,王翦恍然明白了燕太子丹种种密行的根底。

不待秦王特使到达,王翦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秘密部署。第一则,当即派出反间营精干斥候三十人,乔装商旅,秘密进入蓟城,立即接应顿弱回归易水大营。第二则,立即于幕府聚将,宣示了荆轲刺秦的惊人消息,严令在秦王特使到达之前不得泄露军中。第三则,立即派出王贲率五万铁骑,插入燕国与残赵代国之间的咽喉要地——于延水河谷,割断两国会兵通道。第四则,快马特使知会蒙恬部,令其派出精锐飞骑,遮绝燕国北逃匈奴之路径。

王翦大军悄无声息地紧张运行之际,李斯赶到了。

洗尘小宴上,李斯对王翦备细叙说了在咸阳发生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纵然王翦深沉不动声色,额头也冒出了涔涔细汗。之后,李斯又详尽地叙说了庙堂重新会商的新方略。李斯说,秦王与大臣们一无异议地认定:一统天下必经大战,不战而欲图灭人之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也。此间,秦王特意提到了上将军王翦对秦军将士宣示的“灭国必战,战必有度”的八字方略。李斯心细,特意带来了从史官处抄录的君臣会商卷宗。王翦看到秦王那段慷慨激昂的说辞时,眼睛不禁湿润了。

良久默然,王翦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次日清晨,易水幕府聚将鼓隆隆响起。王翦升帐,先请李斯对刺秦事件与庙堂新方略做了宣示。秦军大将们怒火中烧,异口同声愤然喊打。之后,王翦指点着燕国地图,下达了对燕战事的总体部署:先期出动的王贲部不动,继续掐断燕代会兵通道;杨端和、李信两大将各率五万轻装步骑,前出易水之西做两翼驻扎,直接威胁燕国下都武阳与最富庶的督亢之地;王翦亲自率领二十余万中军主力,以大将辛胜为副,携带大型攻坚器械,从中央地带西进,选定最合适的时机渡过易水北上。

旬日之后,诸般预备就绪。在王翦主力正要渡过易水之际,从蓟城被秘密接回的顿弱,带来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燕国太子丹正在全力秘密联结残赵势力,又从辽东调回了十万边军,要三方会兵与秦军决战。

“太子丹疯了。”李斯简直不敢相信。

“春秋战国以来,燕国清醒过几回?”顿弱一阵大笑。

“刺客之后又出大兵,太子丹也算得人物。”王翦倒是赞叹了一句。

“上将军如何应对?”对燕国的挣扎,李斯实在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燕国残破若此,还要扑过来与秦军会战,世间当真有这等飞蛾投火之举?

“他要会战,会战便是。”王翦只是淡淡地一笑。

八月秋风起,燕代两国联军隆隆开向了燕南之地。

还在燕代密谋联结的时候,李信、杨端和一班大将提出:先行攻燕,再破代军。对此,李斯也是赞同的。王翦笃定道:“燕代调集大军会战,正是我军一战定北之大好时机,安可急哉。我若先行攻燕,燕自可一战而下。然,代赵军不战而逃,显然后患,两战三战,何如一战决之也!”李斯忧心忡忡道:“果真齐楚魏三国利令智昏而出兵,再加匈奴南下,我军岂不四面陷敌?不如先下燕国,以震慑他国不敢北来。”王翦大笑道:“果真燕国能促成六方合纵,老夫求之不得也!战场,越少越好。敌军,越多越好。此,目下秦军之所求也,长史何虑之有哉!”

此后探马纵横,各种消息连绵不绝地飞入秦军幕府。

燕国辽东与高句丽的猎民步骑十万西进了,督亢腹地的二十万大军西进了,代国的十万步骑开始南下了,赵平、宋如意的幕府已经进驻燕南地带了,等等。其中最令王翦、李斯惊讶的消息是:太子丹一夜白头,犹率一军亲自赴战;这支军马人皆白衣素盔,全数是燕国剑士与王室精锐护军。

“哀兵。须得分外留意。”李斯着意提醒王翦。

“以刺客之仇激励战心,太子丹何其蠢也!”王翦轻蔑地笑了。

“上将军,我军固然多胜,亦不能骄兵。”李斯有些急了。

“长史试想,”王翦叩着帅案道,“国家危亡而不计,却以一刺客之死为名目大张仇恨,公仇也,私恨也?以刺客私仇激励将士,太子丹明智吗?”

“也是一理。”李斯不无勉强地赞同了王翦。

“传令工匠营,赶制三百面有字大纛旗备用。”王翦转身下达了军令。

“旗面何字?”军令司马高声问。

“长史,如此八字可否?”王翦压低声音颇见神秘地笑了笑。

李斯凑过来侧耳细听,一阵大笑连连点头。

燕代联军集结于燕南涿地,幕府立定,已经是八月将末。

一个月明风清的秋夜,太子丹率领三千精锐星夜赶赴燕南幕府,要与赵平、宋如意会商战事方略。两军仓促汇集,“会战抗秦,存燕保代”的宗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仗如何打,兵力如何部署,两方却从未有过认真的会商。太子丹虽不是燕军统帅,却也知道燕代两军的军法、军制与作战风习有很大不同。代军是天下锐师赵军的根基延续,目下虽是强弩之末,然对于燕军而言,代军十万仍然是无可争议的主力。

联军幕府宽阔整肃,井然有序,确实有着旧赵雄师的不凡遗风。

赵平吩咐中军司马摆下了洗尘军宴,又派军令司马召回了去辽东军营会商军务的军师宋如意。三人共饮了一大碗代赵军的马奶子酒,赵平走到侧墙大图板下,长剑指点着图板说将起来:“目下,合纵联军面对涞水,分作三大营混编驻扎:西路主力大营,驻涿城以西山地;中路大营,驻方城[4]以南山地;东路大营,驻涞水东北山地。本君所率之中军兵力,五万赵军带十万燕军,共十五万主力大军;其余两营,各为两万余赵军带十万燕军,各有十二三万步骑大军。此,目下我军之大势也!”

“平原君之见,此战如何打法?”太子丹急迫问了一句。

“秦军欲灭燕代,必得越过易水涞水,而后向西灭代,向北灭燕。合纵联军目下驻扎之地,正在面对涞水之三大要害地:涿城、方城、涞水东北山[5]。届时,秦军若渡易水涞水攻我,则我联军从西北东三方向秦军发起合围猛攻!以兵家之道,合纵联军必胜无疑!”

“我军四十万,秦军也是四十万,能合围猛攻?”

“如此战法,乃臣与平原君共谋也!”宋如意先行申明一句,霍然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点道,“太子且看,涞水从西北向东南而来,两条易水从西向东而来,在涿地之南交汇,三水夹成一个广约百里的大角。秦军兵临南易水,若不能越过涞水,终不足以威胁燕代!秦军果真北上,则我军只在涞水以北之燕南山地卡住咽喉要道,三路大军同时猛攻,秦军背后是易水涞水,退不能退,只能被我三面夹击。如此形势,岂不是合围猛攻乎!”

“王翦乃当世名将,宁不见此危境?”太子丹依然一脸疑云。

“王翦灭国,不过一战耳耳!”赵平很有些不以为然。

“灭赵之后,王翦已经骄狂不知所以了。”宋如意补了一句。

“也好。但愿上天护佑,存我燕代。”终于,太子丹首肯了。

九月初三,燕代联军的特使飞马抵达秦军幕府。

赵平的战书激昂备至,秦军大将们听得头皮发麻,想笑不能笑想骂不能骂,只能黑铁柱般矗着不动。上将军王翦没有一丝表情,板着脸睁着眼仿佛钉在帅案前一般。特使将战书念诵完毕,王翦对身旁矗立的中军司马淡淡一句道:“回书,旬日之后会战。”特使高声道:“敢问上将军,究竟何时?战场何地?”不料,王翦站起身已经走了。特使正欲趋前追问,大将辛胜猛然跨前一步,拦在了当面道:“回去禀报赵平姬丹,甭当真以为这是古人打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想哪里打哪里打!想甚时打甚时打!”特使黑红着脸正要说话,秦军大将人人怒目相视,再不说话,转身气腾腾走了出去。

晚饭之后,聚将鼓咚咚咚连响。大将们陆续赶进幕府大厅,王翦已经拄着长剑站在了那幅两人高的燕南地图前。中军司马一声禀报:“三军大将全数到齐!”王翦长剑点上地图,沉稳利落地说了起来:“诸位,燕代联军本是弱势,今却急切求战,此中必有机谋。敌军谋划不明,我军灭燕便无必胜成算,大好战机也会稍纵即逝。今秋不能灭燕,燕国便有喘息之机稳定国势;代赵,亦有借燕之力死灰复燃之可能。为此,我军必得一战而灭燕代军力,安定北方!此中之要,在明白破解燕代军之图谋,而后确定我军战法。”

次日清晨,王贲三万铁骑先从易水东岸的河谷地带,大张旗鼓地出动了。王贲选定的进军路线是:先向涞水上游进发,若燕代军仍不南下,则渡过涞水猛攻代国,逼联军做出抉择。这次奔袭若是真实的灭国之战,仅行军也得旬日之久。然唯其佯动,王贲不计其余,只以赵平知道秦军北上灭代消息为要。为此,王贲部虚张旗帜声势,浩浩荡荡若十余万大军一般。

自此,灭燕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秦军攻代的消息传开,燕代联军大营顿时出现了奇妙的格局。

最大的变化,是联军原定的守株待兔战法,完全无用了。因为,以代军为事实主力的联军,绝不能听任秦军灭代,必须改变战法;如何改变,仓促之间实难达成共识。听了宋如意密报,太子丹顿时恍然——与燕国相比,赵国后续势力代国才是秦国的真正劲敌;秦赵血战多年,自然将赵国当作最大祸患;不攻代而先来攻燕,本来就违背常理;如今秦军大举北上攻代,这才是秦军兵临易水的真实图谋。一明白此中奥秘,太子丹立即飞马联军幕府,要与赵平重新商定战法。此时,赵平接到消息两个时辰不到,刚刚与几名代军大将紧急商议完毕,正要击鼓聚将,恰逢太子丹与宋如意飞马赶到。

“来得正好!太子何意?”迎出幕府的赵平匆匆一句。

“秦军异动,平原君如何应对?”太子丹反问了一句。

“围魏救赵:他攻代,我攻秦!”

“时势不同,还是直接催兵救代好!”

边走边说进了幕府大厅,两人不约而同地问了一句:“为何如此?”

会商很是迅速,三人一致认同了赵平战法:当夜起兵,渡过涞水易水,兼程疾进,以燕国南长城为依托,猛攻易水之西的秦军主力,逼秦军王贲部回师救援;若王贲部坚不回师而攻代,则在开战之后分兵救代;至少,可免此时救代而被王翦主力追杀之危。战法商定之后,已是太阳偏西的未时三刻。赵平立即下令聚将,在幕府大厅下达了兼程进军会战的十余道将令。大将们离开幕府,整个联军营地立即忙碌起来。暮色时分,联军四十万分别从西、中、东三路开进,夜半时分渡过涞水。

次日正午,联军渡过南易水,立即扎营,构筑壁垒。

赵平进入幕府的第一件事,是派出快马特使向王翦幕府下战书,约定来日清晨决战。所以如此急迫,是赵平要王翦明白知道,燕代联军并没有中秦军攻代以分化联军之计,而是公然前来大举会战。赵平心存一丝期冀:也许秦军王贲部能闻讯回程,可免代国惨遭屠戮。

王翦的军令云车,矗立在易水西岸一座孤立的山头。

斥候营报来的敌情是:燕代联军已经连续渡过涞水与北易水,分三部驻扎:以腹地燕军为主的十余万人马,骑兵进驻武阳城外,步军驻屯燕南长城;以代赵军与燕国辽东精锐组成的二十余万主力,前出南易水东岸,正在构筑壁垒。

“幕府聚将。”王翦大手一挥,立即走进了云车升降厢。

辛胜对军令司马一点头,黑色大纛旗大幅度掠过天空摇摆出特有号令。及至辛胜踏进升降厢,跟着王翦出了云车,聚将鼓已经响过了两通。踏进幕府,大将们堪堪聚齐。王翦看也没看联军特使捧过来的战书,提起大笔便批了“来日会战”四个大字。联军特使一出幕府,王翦黑着脸道:“聚歼燕代联军尚有变数,各部务须上心!”

“敢问上将军,变数何在?”李信高声问了一句。

“敌分两岸三地,方圆百余里,逃离战场较前便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