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六、荆轲刺秦未遂 王翦易水大决燕代联军【2 / 2】

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翦话音落点,幕府大厅骤然沉默了。应该说,这是被秦军大将们共同忽视了的一个事实——联军分作三处在易水两岸作战,秦军两路纵然铁钳夹击,也难保联军战败后不从山峁沟壑中逃离战场。大将们原本认定的胜仗,与其说是聚歼,毋宁说是击溃。

“此战,只能就实开打。”王翦终于站了起来。

“愿闻将令!”聚帐肃然一声。

“各部强兵硬战,最大缩短易西会战,尽早渡河围歼逃敌!”

“嗨!”

“原定部署不变,各部加大杀敌威力。”

“嗨!”

聚将完毕,王翦将斥候营将军唤进了幕府军令室。一番叮嘱,斥候将军在暮色中飞出了幕府,飞向了西北方的王贲大军。

晨曦初露,霜雾蒙蒙,易水东岸人喊马嘶喧嚣起来。

联军涉水时刻,是赵平亲自决断的。抵达燕南长城后,联军幕府得斥候急报:秦军王贲部没有回师迹象,依然大张旗鼓隆隆北进。与此同时,代王赵嘉的快马特使飞到,要赵平务必北上保代;若三日之内不能回军,代国君臣只有携带民众北逃匈奴。赵平心下大急,不及与太子丹会商谋划,立即对中军主力下达了军令:次日清晨,涉水求战!赵平的目的只有一个,逼王贲部回师。至于此等战法之利弊,已经无暇揣摩了。

无论联军大将们多么匆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太阳还没有穿破朦胧霜雾,红色衣甲的燕代联军在宽阔的河面展开,涌动着漫上易水西岸的平野谷地,天地间一片混沌金红。当赵平的司令云车矗立起来的时候,他却惊异得说不出话来。整个谷地战场没有秦军,依稀可见的远处三面山坳里,隐隐飘荡着黑色旗帜,却听不见人喊马嘶与鼓号声混杂的营涛之声。

“禀报平原君!秦军营地虚空!河谷未见秦军!”

“飞骑三十里!再探再报!”

探马飞去,赵平脸色阴沉得可怕。王翦分明在战书上批了“来日会战”,今日战场却一无大军,分明是一场阴谋之战。并非赵平相信那羊皮纸上的四个大字,而是赵平认定,秦军不可能就地遁去,秦军正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觊觎着战场。既有阴谋,不是偷袭,便是伏击,舍此又能如何?赵平揣摩不透的是,秦军若想做阴谋之战,只要在联军渡河时做“半渡击之”,则联军必败无疑;如今不做半渡出兵,让联军从容渡河布好阵势,而秦军竟不见踪迹,这算甚个阴谋?你纵有奇兵埋伏,也得诱我进入险峻山谷方可。如今我军距离秦军营地山谷,至少有三五里地,且不说我在山外,便是入山,那低矮平缓的两面小山能埋伏得几多人马?赵平一面思忖揣摩,一面摇头苦笑。渐渐地,狐疑越来越重了——莫非王翦丢下空营,兼程北上会合王贲部攻代了?若非如此,二十余万大军能凭空遁身了?

“禀报平原君!方圆山地未见秦军!”

当探马斥候流星般再度飞来禀报时,赵平骤然渗出了一身冷汗——他确信,秦军主力一定北上了。片刻之间,赵平来不及细想大吼下令:“穿过山谷!北上代国!”发令完毕,赵平飞步下了云车,飞身上了战马,带着护卫幕府的三千精锐马队飞向前军。燕代地理赵平极熟:一旦渡过易水,北上代国最近的路径是穿越秦军营地所在的山谷,再渡过涞水上游进入代国。如此,大半个时辰之间,燕代联军的二十余万主力已经轰隆隆开进了虚插秦军旗帜的山谷。只有太子丹与宋如意的两支白衣马队堪堪赶到,尚未进入谷口……

突然之间,隆隆战鼓完全淹没了山谷河谷,杀声四面连天。

山口外的太子丹与宋如意,惊愕得完全不知所以。放眼方才还是空荡荡的河谷,瞬息之间黑色秦军遍野卷来,恍如从地下喷涌出来的狂暴洪水。山谷喊杀声震耳欲聋,两道原本低矮的山梁森森然狰狞翻起一片片剑矛丛林。更为恐怖的是,易水西岸神奇地矗立起了一道黑森森壁垒,一面“章”字大旗猎猎劲舞。太子丹一看清楚,那是秦军的大型弓弩阵。也就是说,秦军章邯部的强弓硬弩,已经封锁了易水退路,联军主力若不能突破秦军山谷伏击,只能听任骇人的暴风骤雨大箭射杀干净。

“杀进山谷!与平原君会合!”太子丹大吼了一声。

“不行!”战场搏杀,士侠宋如意毕竟清醒,一把扯住了太子丹马缰大喊,“人马拥挤,找不见靠不拢!为今之计,只有杀回长城再做计较。”太子丹立即醒悟高声道:“好!马队听军师调遣,杀回长城!”宋如意喊道:“王室马队护卫太子!侠士马队,我率五十骑前冲,鲁勾践五十骑断后!跟我杀——”长剑一举,雪白战马一道闪电般飞了出去。

山谷之内,赵平主力大军眼看谷口遥遥在望,突然战鼓如雷杀声四起。片刻之间,赵平不禁有些发蒙。一个军令还没有发出,赵平便被身边久经战阵的一群老司马裹到了马队垓心。赵平清醒过来,连声怒吼,要指挥大军突出山谷。两山秦军已经山呼海啸般压来,整个大军立即陷入了身不由己的混乱搏杀。赵平的中军护卫马队,是当年赵军残存的精锐飞骑,人人都是战场勇士,不待护卫大将发出号令,已经将整个中军幕府的司马们与赵平裹在垓心,向山口飓风般卷去。混编在联军主力中的六万余代军见“赵”字将旗飞掠向前,立即心领神会。大将们不约而同连声怒吼,代军将士纷纷摆脱身边燕军自整队形,奋然死战杀向山口。编入联军主力的燕军,是颇为神秘的辽东猎骑,见代军脱开盟军自顾冲杀而去,辽东燕军大为恼恨,一面高声咒骂,一面奋然聚结各自为战,要与这黑森森秦军见个高下。

山头云车上,王翦军令大纛旗连连飞掠,秦军已经扑向了整个战场。

两军冲杀方向不同,战场便生出了意料不到的变化。敌军分流,山谷的秦军冯劫部与冯去疾部,出现了短暂的不知所措。向来埋伏作战,伏击方都是全力冲杀一个方向,逼迫敌军逃向己方的堵截壁垒。而今局面突变,代军向前扑,燕军向后卷;两山掩杀的秦军若仍然一个方向压下谷底,则必然有可能走脱一方。急切之间,冯劫冯去疾各在一面山坡不及会商,冲杀秦军一时犹豫,不免短暂散乱各自喊杀着扑向不同方向。

“左山前杀!右山后杀!”

王翦司令云车上的大纛旗两个翻飞横掠,发出了明白的攻杀将令。专一接受统率云车旗号的两军军令司马连声高呼,左山的冯劫与右山的冯去疾立即清醒,各自大吼一声,立即向前向后掩杀下去。

片刻间隙,赵平的死战飞骑已经飓风般卷到了谷口。

堵截谷口的李信部三万余人马,专一配备了一千架大型连弩、五百架大型抛石机。李信将大型连弩阵设置在了山口外的两座小山包前。这两座小山,恰恰在山口外两三里处,与伏击山谷遥遥相对,形成一片四面出口的谷地。大型连弩射程可达一里左右,向这片谷地回射锁敌,有极大的杀伤力。五百架抛石机,李信则部署在谷口地带,对逃敌做迎头一击。其余三万精锐步卒,李信将两万步卒部署在两侧山坡树林中,一闻谷内战鼓号角,两万步卒开下山坡分作两大方阵做两道防线截杀;所余一万步卒,则由李信亲自率领,守在两面山坡,防止残敌冲上山坡突围。如此部署,从地理形势与大型兵器的利用,到秦军战力的发挥,都可说是万无一失。

然则,代军飓风般卷到面前时,由于身后没有了强兵追杀,这支死战飞骑顿时显出了旧时赵军的剽悍战力。面对刚刚冲下山坡尚未结成整肃阵势的秦军步卒,代军骑士不待任何将令,齐刷刷摘下长弓搭上羽箭一齐劲射,箭雨飞出的同时,战马弯刀如影随形呼啸扑来。秦军步卒纷纷倒地的同时,飓风般的红色马队已经潮水般冲过了堤坝。山口高坡的李信大急,大吼一声,五百架抛石机顿时发动,斗大的石块密匝匝向山口代军砸来。与此同时,李信大旗急促摆动,远处两山前的一千架大型连弩也接踵发动,万千长矛大箭激荡着骇人的尖厉呼啸声压向逃出山口的散乱飞骑。及至山谷中的秦军步兵黑压压杀出,代军的战马骑士的尸体已经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谷地。

“赵平逃脱!随我追杀!”李信暴声如雷飞身上马。

“上将军将令——”

军令司马飞骑赶到,对李信转述了王翦的将令:停止追杀代军,立即回军东渡易水,合击燕太子丹残部。李信心有不甘,还是气咻咻一挥大手,喝令全军立即出山杀向易水谷地。

此时的易水西岸,已经乱得没有了头绪。

燕军辽东轻骑拼死向后,一路杀到山口,已经折损了大半人马。山谷战场一开,太子丹与宋如意部立即回身杀向易水渡口。后山山头的辛胜遥见一片白衣白旗,心知是太子丹所部的王室飞骑。辛胜没有片刻犹豫,下令其余铁骑截杀辽东轻骑,自己翻身上马率领五千铁骑来追杀太子丹。辛胜很清楚,此战走了谁也不能走了这个太子丹,刺杀秦王的太子丹若逃出秦军重围,是秦军无法容忍的最大耻辱。太子丹的结局只能有一个:被秦军俘获,交秦王处置。即或太子丹被章邯射杀,也不是秦军的荣耀。

此时,易水西岸尚无混战局面。辛胜部飞兵追杀太子丹,章邯在高高云车上看得分外清楚。章邯立即对连弩营下令:连弩只对突出谷口的红衣燕军,不对白衣人马。如此一来,辛胜的五千铁骑与太子丹、宋如意的三千余飞骑,在易水西岸展开了风驰电掣的追逐拼杀。太子丹虽非战场之士,却在燕国深得人心。这支护卫飞骑军,全部是太子丹昔日与荆轲一起精心遴选的骑士,人人半侠半兵,立誓护卫太子。此刻面临强兵追杀,这支飞骑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抛掉了所有的旗帜甲胄,迅速变作人人布衣散发的轻装骑士,在战场左冲右突寻觅涉水时机。宋如意的百名任侠骑士,更是人人出色,间或以小股马队游离出去与秦军铁骑作近战搏杀,对辛胜部的追杀造成很大干扰。

若没有易水东岸的意外变化,太子丹仍然不能脱此一劫。

东岸情势变化,由秦军王贲部的武阳之战而起。王贲北上,声势大而脚下慢。未过涞水,在一道隐秘的山谷秘密驻扎下来,每日只派出乔装斥候深入代地,散布秦军北上的种种消息,使代国一片风声。燕代联军渡过易水的前夜,王贲部隐秘地向回程进发。依据父亲的将令,王贲南下有两战:一战攻克燕国下都武阳,彻底扫灭燕代根基;一战攻克易水东岸的燕南长城,堵截燕军回逃之路。依秦军战力与目下燕军状况,王贲部两战,必是秋风扫落叶之势,不会耽延。王贲以秦军铁骑的脚力战力,做了环环相扣的部署:清晨进逼武阳城下,在主战场伏击发动之时,始攻武阳;午时前后,飞兵南下燕长城攻克老弱燕军,以燕长城为壁垒截杀残余燕军。如此部署,留给攻克武阳的时段最多只能是两个时辰。

不料,夜来行军陡遇一场大雨,王贲部进发到武阳城下时天虽放晴,时辰却已经将近正午。此时的主战场,已经开打整整一个早晨,武阳守军的情势已经发生了意外的变化——赵平的代军飞骑突破重围后逃进武阳,与燕军联结死守。一波猛攻不能奏效,王贲火急攻心,立即分开兵力两面兼顾:留下万余人马继续攻城,不使赵平残部脱逃;自率万余铁骑飞驰燕南长城,要截杀太子丹后路。

可是,王贲部赶到易水东岸的燕南长城时,大部燕军已经逃走,留下的只有伤兵与老弱,太子丹的白衣马队更是没有了踪迹。王贲尚在火暴怒吼,章邯的中军司马已经飞马过来禀报了。章邯司马说,太子丹被辛胜飞骑追杀时,东岸长城没有受到攻杀的燕军立即派出仅有的数千骑兵涉水增援;燕军骑兵刚刚涉水上岸,恰逢太子丹部与尾随追杀的辛胜部一起卷到。燕军骑士放过太子丹马队,与辛胜的秦军铁骑纠缠厮杀到了一起。西岸章邯见白衣马队涉水,易水中再没有黑色秦军,立即下令连弩转向猛烈射杀;白衣马队丢下了一大半尸体,最终还是上了东岸逃脱了。救援太子丹的燕军马队,全部死在了辛胜铁骑的长剑下。

“姬丹!教你白头多长几日!”

王贲恶狠狠骂得一句,立即率领万余铁骑赶赴武阳——太子丹脱逃,不能教赵平也逃了。王贲马队西去不到半个时辰,西岸主战场的辛胜部也越过易水杀向了武阳。可是,王贲赶回武阳时,情势又发生了变化:武阳城攻破了,赵平残部杀出城逃跑了。

“破城逃敌,你做何说!”王贲黑着脸问本部副将。

“骑对骑,赵军不弱!”副将硬邦邦回了一句。

辛胜赶到,查勘罢战场只说了一句话:“撂下武阳!回易西营地!”

暮色时分,幕府聚将。王翦一句话没说,下令中军司马禀报汇集之战果。司马禀报说:三处战场共斩首燕辽东军六万八千余、代军四万三千余,俘获两军十四万余,攻克燕国下都武阳、燕南长城;逃脱燕太子丹、军师宋如意,逃脱代军主将赵平;燕代两军,总计逃脱十余万人马。

“甚个鸟仗!处处有错!”李信愤愤然骂了一句。

“怪也!两头跑!谁知道逮哪头!”冯劫、冯去疾异口同声。

“走脱太子丹!我领罪!”辛胜红着脸嚷嚷。

“谁也不怪!全在我贻误战机!”王贲脸色铁青。

“打了败仗吗?”王翦沉声一句,大将们都不说话了。王翦站了起来,拄着长剑走到大板地图前道:“灭国之战,绝非寻常攻城略地。邦国不同,战况不同。希图战战全歼,一战灭国,无异于白日大梦。运筹谋划,自要以全歼为上。然战场生变,依然拘泥谋划,计较战果,便是赵括,便是纸上谈兵。此战,虽未全歼燕代两军,也走脱了太子丹与赵平,仍然是破燕之战!因由何在?根本之点,燕代两军,主力丧失殆尽;燕代两国,从此不足以举兵大战!只要我军继续追杀,燕代两国何以抗之,何以存之!”

“愿闻将令!追杀燕代!”满厅一声吼喝。

“追杀之战,谋定而后动。”王翦冷冷一句,散了聚将会商。

当晚,王翦向秦王拟就了战事上书。

王翦在上书中备细禀报了此战经过,提出了自己的灭燕安燕方略。时近冬令,大军北进艰难,当开进燕国下都武阳歇兵过冬,来春北上灭燕灭代;冬季之内,最好能派出安燕官吏入燕,妥为谋划燕国民治;燕国古老,风习特异,若李斯不能北上,则请秦王下书蒙恬入燕,与顿弱共商治燕之策。

这是公元前226年夏天的故事。

四年之后,即公元222年,残燕残赵再度联结,欲图起事复国。秦王得闻消息,决意彻底根除燕赵之患,遂派大将王贲率十万大军北上。王贲部深入辽东,一年内先擒获燕王喜,再回师西来俘获代王赵嘉,干净利落地结束了辽东之患。自此,燕赵两国彻底从战国消失了。

[1]申徒,战国韩官,即魏国之司徒,职掌土地劳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张良曾任韩末申徒。

[2]河内郡,战国末期亲郡,大体今黄河北岸之中段区域,东部有安阳重镇。

[3]古代井陉山水流情势,见《水经注·卷十》。

[4]先秦“方城”之名有四,三处在北楚(今河南南部),一处在燕国。《诗·召月》云:“侵镐及方。”朱熹注:“镐、方,皆地名,疑皆朔方也。”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考订,这一方城在燕国涿县东南地带。

[5]秦军灭燕之进军会战路线,史无详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秦军破燕易水之西。”《史记·燕召公世家·集解》徐广注云,秦军出涿郡故安。两说不同,当互有联系,实际可能是战场攻防转化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