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父亲丧礼尚未完毕,蒙恬马队风驰电掣北上了。
九原将军辛胜的秘密特急军报飞抵皇帝案头的同时,正在与二弟蒙毅商议父亲丧葬的蒙恬,也接到了同样内容的特急军报。没有片刻停留,蒙恬立即驱车进了皇城。蒙恬踏上东偏殿石阶时,正在廊下等候的嬴政皇帝老远笑了:“我说不须特召,如何,人来也。”蒙恬尚未除服,一身麻衣拱手道:“敢请陛下,准臣除服,立即北上九原!”嬴政皇帝拉住了蒙恬的手道:“知道知道。莫急莫急。憋了多少年的火气,好容易得个出口,谁能忍得了?走走走,进去说话。”这便是嬴政皇帝,辄遇突发挑战,立即意气风发。蒙恬深知这位少年至交的秉性,不觉慨然道:“这次一定要教胡人知道,秦川辣子是辣的!”嬴政皇帝大笑道:“好!也教他知道,钉子是铁打的!”
一路笑声中,君臣两人走进了皇帝书房的密室,在早已张挂好的大地图前指点起来。嬴政皇帝道:“这个头曼单于胆子大,竟敢以倾巢之兵南下。我正求之不得,一定实咥了他。”蒙恬道:“这次军报,是臣多年前安进匈奴单于庭的秘密间人发出,确定无疑。匈奴人必以为,秦国没了王翦大将军,南方军力吃紧,中原又有老世族动荡,是故要发狠咬我一口!这头匈奴野狼,当真等不及了。”嬴政皇帝道:“他是野狼,我老秦人是虎狼!咥它,连骨头渣也不留。”蒙恬指点地图道:“臣之谋划是:这次大战,一举越过河南地,占据北河,占据阴山草原。而后稍作整休,立即第二次大追歼。拿下狼居胥山,进占北海,则中国北边大安也!”嬴政皇帝笑道:“你筹划多年,定然胸有成算,该咋打咋打,我不管。我只给你粮草管够,教将士们结结实实打狠仗。”蒙恬问:“陛下欲以何人总司后援?”嬴政皇帝思忖道:“九原直道尚未完工,道路险阻,并未根本改观。我意,还是马兴老到可靠,你以为如何?”蒙恬立即点头:“陛下明断,臣亦此意。”嬴政皇帝道:“你可兼程北上,我送走两老将军之后,也北上九原。北边其余事宜,届时一体决之。”
嬴政皇帝送蒙恬出宫时,恰与匆匆进宫的蒙毅撞个正着。见蒙毅已经一身官服,嬴政皇帝惊讶道:“正在老将军丧葬之期,你何能擅自除服?”蒙毅慨然拱手道:“国难大于私孝,外患在即,国务紧急。臣职司中枢,若不能助陛下处置政事,岂非愚孝!先父地下有知,亦当责我不忠于国家也!”蒙恬在旁含泪笑道:“陛下,二弟已经除服了,不说了……”嬴政皇帝眼中骤然泛起一层泪光,对着蒙氏兄弟深深一躬道:“两位放心,老将军安葬,嬴政亲为护灵执绋。”
回到府邸,蒙恬略事收拾,立即率五百马队出了咸阳。
蒙恬马队没有直接北上,特意绕道频阳美原山庄,前来拜会了通武侯王贲。这是皇帝的秘密叮嘱,也是蒙恬的内心期盼。一身麻衣重孝的王贲,正在日夜忙碌地操持着父亲的陵墓修治,倏忽间须发灰白,骨瘦如柴,蒙恬几乎不敢认了。
蒙恬与王氏一门,有着特殊的关联与特殊的情谊。论国政,蒙恬与王翦同为秦王嬴政的早期骨干,又共同受命整训新军。蒙恬对王翦视若长兄。论军中资历,蒙恬高着王贲一辈。然王贲军旅天赋极高,战功显赫,爵位军功皆在蒙恬之上,事实上与蒙恬又是年齿相仿的同辈。举凡军国大政,蒙恬与王贲倒是更为合拍。更为重要的是,王氏蒙氏同为将门,同为秦军砥柱,又同遭父丧,蒙恬一旦北上九原,显然无法与会王翦葬礼,若不能行前一见王贲,蒙恬不会安宁。
蒙恬还藏着另一个心思。这番心思,也是嬴政皇帝的忧虑。
嬴政皇帝要蒙恬试探,看看能不能借大举反击匈奴之战,将王贲从无尽的哀思中拖将出来。嬴政皇帝的忧心是,以王贲的执拗专一,若沉溺哀思不能自拔,很可能从此郁郁而终;果真因此而失一天赋大将,皇帝是不敢想象的。为使蒙恬心无顾忌,嬴政皇帝特意叮嘱:若王贲果有达观,能够北上,阴山之战仍以蒙恬为统帅,王贲为副帅,不夺君多年谋划之功。蒙恬很为皇帝这番叮嘱有些不悦,坦诚地说:“陛下少年得臣,至今三十余年矣!安能如此料臣?蒙恬若争军功,岂能放弃灭齐一战?只要陛下为国家计,为臣下计,蒙恬夫复何言。”生平第一次,嬴政皇帝被人说得脸红了,大笑一阵道:“好好好,蒙恬兄如此胸襟,我心安矣!”
没有料到,蒙恬在灵棚祭奠之后,与王贲会谈。王贲已经麻木得无法对话了。蒙恬无论说甚,王贲都只默默点头,喉头哽咽着语不成声。蒙恬无奈,最后高声几句道:“王贲兄,胡人三十余万大举南下!你最善铁骑奔袭之战,又熟悉北边地理,打它一仗如何?”王贲目光骤然一闪,喉头又猛然一哽,白头瑟瑟地摇着,终于嘶哑着声音艰难地说话了:“打仗……不,仗打不完。老父一生,王贲未尝尽一日之孝……最后一程,我、我得亲送他,上路……”一句话未了,王贲倒在了灵前,再也不能说话了。
不到两个时辰,马队卷出了频阳县境。
踽踽离开美原山庄的蒙恬,心下感慨万端。王贲没有错,不能在这位天赋大将最为痛心的时刻苛责于他。毕竟,王贲最后的昏厥,一定是在渴望战场与为父做最后送行的剧烈冲突中,心神崩溃了。早知如此,何如不说?然则,也不能责备皇帝。在嬴政皇帝看来,蒙氏兄弟能如此达观,天赋战场奇才的王贲,又何以不能?将一个酷好兵家的大将,引出哀思的泥沼,还能有比大战场更具吸引力的事吗?以蒙恬对王贲的熟悉,这位有“小白起”名号的将军,最大的特质便是冷静过人。唯其如此,王贲心境似乎又不能纯粹归结为被悲伤淹没。谁又能说,王贲不是因深信蒙恬能大胜匈奴而宁愿回避?否则,王贲能听任匈奴大举南下,而不怕终生秉持大义的老父亲魂灵的呵斥?
一切的一切,蒙恬都无法说得清楚了。因为,任何一个发端点都充满了合理伸展的种种可能性。蒙恬只确切地知道一件事:大举击退匈奴的重任,责无旁贷地压在了他的肩上,无人可以替代了。于是,蒙恬不作他想,兼程飞驰中思绪渐渐凝聚到了大河战场。一日一夜,蒙恬马队从关中飞越上郡,进入了九原。
战国后期,匈奴势力大涨,远远超过了战国前中期的诸胡势力。
其时,匈奴军力已经全部夺取了原被赵国控制的阴山草原,其机动掠夺能力,已经延伸到了大河以南。河西高原北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与匈奴拉锯争夺的地带。大河从九原郡西部分流,向北分流绕行数百里,又复归主流。这条分流之河,时人称为北河。大河主流南岸的大片土地,是九原郡南部,时人称为河南地。此时的匈奴军力,已经越过了北河,大掠夺的范围覆盖了整个河南地与东部的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甚或包括了更东边的渔阳郡。秦一统中国后,上述诸郡虽有郡县官府设置,然始终处于一种战时拉锯状态,并不能全境有效控制。灭国大战如火如荼之际,嬴政皇帝始终不动北方的蒙恬大军,其根本之点,正在于以上郡、北地郡为依托,坚守最后的防线。
九原大军,实际一直驻扎在九原郡最南部——河南地南缘。
秦一统中国之后,嬴政皇帝与蒙恬反复会商,没有急于对匈奴大反击。其大局出发点,是对匈奴作战的特殊性所致。匈奴军飞骑流动,若草原之云,如不能一举聚歼其主力大军,则收效甚微;零打碎敲,抑或击溃战,结果只能是长期拉锯;若主动出击,则很难捕捉其主力。唯其如此,要大战,要聚歼其生力军,必须等待匈奴集中兵力大举南下的最佳战机。久经锤炼的秦国军事传统,给了嬴政皇帝及其大将们超凡的毅力与耐心。嬴政皇帝与北方统帅蒙恬,以及所有的秦军大将都确信:匈奴迅速膨胀,一定会对中国发起大举进攻,只在或迟或早而已。西部对匈奴夷狄之战的大胜,事实上也是等待战机的结果。
后来的事实迅速证明,骄狂的匈奴完全没有在意西部数万人的败仗。在当时的头曼单于看来,数万人的试探之战,败于一统强秦再正常不过了;只要开动匈奴主力大军南下,定然能一举打到中原大河地带。头曼单于与部族首领们很清楚:秦一中国之后,山东六国的复辟动荡很难根除;秦国主力大军又两分边陲,王翦大军远在南海,蒙恬大军远在九原,两支大军相距遥遥万里,没有互相呼应的任何可能;只要一方军情有变,大秦天下立时会显露出巨大的纰漏与软肋。头曼单于与部族首领们坚信,上天一定会赐给他们这个时机。
“王氏蒙氏一齐倒,上天之意啊!”头曼单于跳起来吼喝了一句。
“蒙恬军三十万,一群肥羊啊!”将军们狂乱地呼喊着。
间人秘密传回的匈奴单于庭大宴上的骄狂呼喊,时时刻刻激怒着蒙恬。在头曼单于们看来,王翦死了,蒙武死了,连带伤及的必然是王贲与蒙恬。如此四位赫赫大将一齐轰然崩塌,无疑是上天之意。至于李信的几万陇西军,拥有近五十万兵力的匈奴单于能放在眼里吗?
蒙恬尚未抵达,九原大军幕府已经紧张有序地运转起来了。
九原秦军对匈奴作战历经长期谋划,多方准备很是充分。更有一点,基于战时情势多变,嬴政皇帝与蒙恬早已对九原边军立下规制:无论主将是否在幕府,但有军情,立即由副将以既定方略实施作战。此时的边军副将,是曾经做过灭燕之战副将的辛胜。一统帝国之后,秦军大将除冯劫、冯去疾、章邯三人入朝从政外,王贲的太尉仍然属于军职;其余大将,皆以其不同禀赋两分在南北大军。
辛胜秉性沉稳,长于军务料理,又通晓北边地理,故被嬴政皇帝任为边军副将兼领九原将军。一得秘密急报,辛胜立即展开了种种战前实务:知会各郡县官署,使老幼人口疏散;派出数十名飞骑斥候,出北河做远端探察;整修大型军械,检视壕沟鹿砦,预先谋划伏击战场,等等。蒙恬归来,立即毫无停顿地融进了这架已经高速运转起来的军事机器之中。
两日之后,一个意外的惊喜使蒙恬精神陡增。
那日暮色,一支马队飞到,不期竟是长公子扶苏与少府章邯。扶苏说,得知九原军报后,他向父皇请战,父皇二话没说立即允准了;章邯将军是父皇亲自点将,派来辅助上将军。蒙恬心下高兴,连说好好好,正当其所。在当晚的洗尘军宴上,蒙恬立即对两人明确了职事:扶苏为飞骑将军,统率五万最精锐骑士,担任大反击的前锋军,届时专一大举追击匈奴;章邯统掌全军大型器械,务期摧毁匈奴骑兵的第一波大冲击。
扶苏曾在九原大军多年,既熟悉军情,又熟悉地理,用不着细加叮嘱。章邯稍有不同,长期为秦军大型器械将军,通于制作,精于战阵,正是九原大军最为急需的一个要紧人物。然则,章邯已做了几年少府,对九原大军大型器械的特异性相对生疏。为此,蒙恬备细做了一番交代。
多年以来,蒙恬非但精细地揣摩了当年李牧战胜匈奴的战法,而且精细地揣摩了白起、王翦、王贲的种种成功战法,同时结合秦军优势,谋划出了对匈奴作战的基本方略:首战以重制轻,反击以快制快。两个基本点中,首战乃大举歼敌之要害环节,最为重要。所谓以重制轻,其实际所指,是以秦军器械精良之优势,在最初的防御战中最大限度地杀伤匈奴军主力;只有在此时,匈奴骑兵的冲杀是最为无所顾忌的;一旦进入追击战,则敌军全力逃亡,聚歼杀伤则会大为减少。
秦军防御战的轴心壁垒,是五万余架大型机发连弩,外加大量抛石机、猛火油、滚木礌石、塞门刀车等配备。为最充分地利用这些匈奴人无法制造的大型兵器,蒙恬早早勘选了几处特定地点,在这些地点秘密开掘了巨大的山洞,隐蔽极好的壕沟鹿砦,其中隐藏了数量不等的大型连弩。所谓特定地点,是匈奴骑兵无论是进还是出,都必须经过的几个山口。所有这些山洞壕沟鹿砦,都是在匈奴部族每年深秋撤离草原后从容发掘的,经多年反复修葺改进,其坚固隐蔽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年李牧的藏军谷与藏军洞。蒙恬交给章邯的使命,是立即熟悉所有的大型器械分布点,将其调配到最具杀伤功效的配合境地。
“上将军毋忧!章邯久未临战阵,早憋闷死也!”
“扶苏亦同!决教匈奴单于知道,秦军飞骑比他更快!”
两员生力大将龙虎轩昂,蒙恬、辛胜不禁舒心地大笑起来。
秋风初起的时节,匈奴人大举南侵。
头曼单于雄心勃勃。这次南下,不是每年必有的寻常大掠,不是抢得些许牛羊人口财货后便退回狼居胥山大草原。这次是攻占,是要一举越过阴山,越过北河,稳定占据河南地,如同当年中山国一样,在中原腹地立国称王,再图进军中国腹心。唯其如此,匈奴诸部皆举族出动,人马牛羊汪洋如海,在广袤的蓝天下无边无际地涌动着。因人马众多,匈奴分作三大部南下:第一波,前锋骑兵,由全部五十余万精壮男子构成,各族首领亲自任本族大将,全部前军则由两位单于庭大将军统率;第二波,头曼单于庭及单于部族,两万飞骑护卫,其余是二十余万单于族男女人口并庞大的财货牛马车队;第三波,其余各部族人口与牛羊马群,由各部族不能参战的族领统率,相互照应行进。
这次进军,实际是匈奴族群大举南迁。因其不仅仅是骑士,头曼单于定下了严厉的进军部署:其一,进入阴山之前从容行进,日行六十里一宿;其二,抵达阴山之后,单于庭部族并第三波非战人口,全部在阴山北麓结营驻扎;其三,前军主力歇息三日后,全力飞越阴山南麓大草原,进逼北河;其四,主力大军抵达北河后,头曼单于亲率两万护卫飞骑后续进发,一举攻占河南地;其五,战胜秦军并立定单于庭之后,全部人口进入阴山南麓草原与北河、河南地,重新划分放牧领地。在匈奴南下的历史上,如此预先部署,堪称前所未有了。
如此历经月余,匈奴诸部终于抵达阴山北麓。
当晚,头曼单于在草原月光下大行聚酒,预先庆贺战胜之功。篝火营帐连绵天际,与天边星月融成了一片。歌声吼声牛羊马嘶声,激荡弥漫了碧蓝穹庐下的青青草原。数十万匈奴骑士们,快乐的匈奴男女们,尽情地疯狂地痛饮着马奶子酒,撕扯着血珠飞溅的半生烤羊,呐喊着,歌舞着,直到月明星稀。夜半狂欢最高潮时分,头曼单于登上了一辆高高的马车,徐徐驶过一片片营地,不断地反复地高喊着一句祈祷吉祥的战胜颂词:“阴山河南地,尽是我草原——”随着单于马车驶过,“阴山河南地,尽是我草原”的吼声,淹没了广袤的阴山,弥漫了辽阔的草原。
三日之后,匈奴主战骑兵分三路南下。西路军十万,从北河西段南下,侧击秦军左翼;中路军三十万,从正面进逼九原军幕府,攻杀主力秦军;东路军十万,对云中郡发动大掠,以补充后续人口之粮草给养。匈奴骑士随带马奶子干肉,喜好长驱直入,寻敌直接作战,蔑视中国大军从容进至战地,扎营整修后再战的习俗。是故,残月尚在中天,匈奴飞骑飓风般卷过阴山南麓,片刻不停,又从无比开阔的阴山草原压向了大河地带。
匈奴飞骑抵达河南地秦军营垒之前,堪堪午后斜阳时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