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之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此时的紫禁城内,坤宁宫中一片肃静。
同治皇帝坐立不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母后,这可是民变啊!若是处置不当,恐怕”
慈禧太后正在用膳,听到儿子的话,她放下银筷,淡淡一笑:“皇儿,你是天子,要学会看清大局。望海这点小事,与长毛之乱、西洋列强相比,不值一提。”
“可是”同治欲言又止。
慈禧示意宫女退下,这才缓缓开口:“皇儿,你可知道为何大清能统治这偌大的江山两百余年?”
同治摇摇头。
慈禧轻抚着儿子的头,娓娓道来:“天下大势,说到底就是三股势力的较量。我们皇族八旗,儒生清流,还有地方督抚。只要平衡得当,天下就太平。”
“那洋人和陈逸风呢?”同治追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慈禧的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方。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千古以来最剧烈的时代变革,或许只能靠三千年未见之奇才来应对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
就在母子二人说话间,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太监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太后,不好了!天津那边又出事了!”
慈禧的眉头微微一皱:“何事?”
“据说是据说是有人在码头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死者是个洋人!”
同治“腾”地站起身:“什么?!”
慈禧却依旧神色平静,只是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去请裕王来。”
夜色渐深,紫禁城内灯火通明。各个衙门的大臣们连夜进宫,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焦头烂额。
而在京城的街头巷尾,关于望海惨案和洋人命案的传言愈演愈烈。有人说这是天谴,有人说这是妖术,更有人说这是列强的阴谋。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各种版本的故事,听众们时而惊呼,时而叹息。
一个穿着褪色长衫的老者摇头晃脑:“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这般诡异的事。依我看,这其中定有蹊跷。”
“嗨,您老就别瞎操心了。”旁边的小贩笑道,“朝廷自有高人,咱们这些平头百姓,管那么多作甚?”
这片天下,已经不是从前的天下了。
陈逸风正懒散地靠在望海码头的一处茶楼里,手中把玩着一只青花瓷杯。他望着港口来来往往的洋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不远处,几个穿着西装的洋人正热切地与本地商人讨价还价。
“这位老爷,这茶是刚到的龙井,要不要再来一壶?”小二谄媚地凑上前。
陈逸风轻轻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那群洋人身上。远处传来轮船的汽笛声,震得窗棂微微作响。
就在前些日子,他在《域外见闻》中写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八个字。这句本该出自李鸿章之口的话,被他提前说出,在文人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狂妄!”
“不知天高地厚!”
“大清国威何其昌盛,何来变局之说?”
朝中那些人的反应,让陈逸风忍不住发笑。他们哪里知道,这话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茶楼二楼,一位身着绸缎长袍的中年文士正背对着他坐着,忽然开口:“陈大人,可是在想朝中那些事?”
“哦?吴大人也来望海避暑?”陈逸风不动声色地回应。
吴文珠转过身来,面带忧色:“陛下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太后唉”
陈逸风眼底闪过一丝讥诮。慈禧,这个老谋深算的女人,怕是也被眼前的局势弄得焦头烂额吧。
“太后派我来寻你,”吴文珠压低声音,“想请你回京教导皇上些洋务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