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7章 遗恨五丈原【1 / 6】

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7章 遗恨五丈原

1

建兴十二年二月,孔明倾巢出动十万大军,取道斜谷出征。

大军分为五路兵马。魏延、马岱为前部,吴班、吴懿为左路,王平、张疑为右路,姜维、马忠为中路,廖化、张翼为后队,李丰、高翔主运粮草。

大军出了斜谷关,直取渭南。夏四月,魏延、马岱夺郿城。此时,东吴都督陆逊,依约呼应,在合肥大战魏将满宠。魏军腹背受敌,人心惶惶。

司马懿见蜀军来势凶猛,而且兵力优于魏军,知不可战,但又恐蜀军渡过渭水,战线更长,难以抵御。便令全军抢渡渭水,背水修筑营垒,先占渭南战略要地,以图牵制蜀军。

魏军背水迎敌,众将都感不安。司马师带头问道:“父亲一向都是坚守险要,以逸待劳,消耗敌军锐气。今日为何不借渭水之阻,凭水防御。反而渡水,把大军置之险地呢?&34;

司马懿只是微笑不答。

”莫非父亲要在渭南和诸葛亮决战?“司马昭又疑问。大将郭淮、副将孙礼也有同感,都用疑问的眼光望着大都督。

司马懿这才说出自己的意图,他最担忧的是蜀军渡过渭水,从武功山向东进兵。那样长安三辅地区无险可守,确实令人担忧,所以他才不得不引军渡渭水,把蜀军堵在渭南。

他料蜀军见渭南有备,必定西往五丈原。这样两军只在渭南对阵,成对峙之势,各位将军只需坚守营垒,就没事了。

果然,孔明军到郿城,就令五路兵马在五丈原、散关、武都、木门、上方谷一线,连下十四个营寨,作为长久驻守的基地,步步为营,向关中节节推进。

魏军守在渭南,反而暴露出陇西大片空虚之地,无兵守险。

大将郭淮向司马懿进言,认为诸葛亮恐怕会避免在渭南交战,从陇西进军关中。应该先派重兵占据北原,以防蜀军东渡渭水西进。

郭淮之言,实是司马懿的一块心病。但因魏国南北受敌,分兵与二国交战,兵力严重不足。顾得了南边,就顾不了北边。司马懿也一样,顾得了渭南,就顾不了陇西。倘若孔明渡渭攻取北原,的确会使他乱了阵脚。

司马师却以为,渭南有魏军重兵对峙,孔明不敢转道陇西进取关中。孔明同样也担忧魏军破了郿城,进兵斜谷,直取汉中他的老窝。

司马昭也很赞同其兄的看法,他说孔明进攻关中,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打他的汉中?蜀中更是空虚,还可以一举灭了蜀国,掳回蜀主。

郭淮还有担忧,他说如果孔明只用一路大军渡渭,攻占北原,把他们的军队连接到北山,隔断通往陇西的道路,陇西大片土地,就会不战而失,魏民和西凉人就会自动归顺蜀汉,以后要收复就难了。

司马懿知郭淮之忧,不可不听。郭淮长年担任雍州刺史,对陇西得失利弊十分清楚。便当机立断,派郭淮、孙礼回渡渭水,去守北原。

孔明的中军帐就在五丈原,众将见司马懿屯军渭南,陇西空虚,就请丞相改道东渡渭水,从北原攻进关中。

孔明心里明白,眼前之势,蜀军不过略有优势。改道东渡渭水,从北原进攻关中,魏军首尾不能相顾,长安就暴露在蜀军面前。但是蜀军西去,汉中空虚,魏军如果大举南侵,蜀中也同样临危。

这样一文,北原显然就是一个焦点,魏军守不守北原,蜀军攻不攻北原,都是干系两国安危的举动。

孔明沉思片刻,就令杨仪展开渭水流域地图,仔细研究起来。次日升帐,孔明宣布,经过周详考虑,准备听取众将之议,东渡渭水,攻取北原。

孔明令魏延、马岱一路大军为主攻,以吴班、吴懿、王平、张疑二路大军为副攻,合兵六万,进取北原。留姜维、马忠,廖化、张翼二路大军坚守五丈原和郿城,以防渭南的魏军趁虚偷袭汉中。

分派已定,魏延、马岱领命而去,准备木筏,渡水进攻。吴班、吴懿、王平、张疑却被留下,孔明又授密计,木筏渡水之后,不可登上西岸。但等魏军援兵来时,也不与交战,只是顺水漂流而下,在渭南登岸。焚烧渭南的魏军船只和营寨,围歼惊慌溃逃之敌,司马懿可擒。

众将此时方知,原来这是“声东击西”之计,丞相攻打北原,意在围歼渭南之敌。

这时魏军大将郭淮、孙礼率部回渡渭水,日夜兼程,登上北原,立寨未稳,就见蜀兵铺天盖地杀来。

郭淮见蜀军主将乃是魏延、马岱,就对副将孙礼说道:“魏延勇猛无敌,他在这里出现,说明蜀军主力来了。正如所料,孔明要从北原直取关中。赶紧派人到渭南告急,请大都督立派援兵,否则北原失守,关中危矣!&34;

孙礼一向佩服郭淮料事如神,今见这阵势,自然更加信服,就要派人冲杀出去,求请援兵。

郭淮却不准,他要孙礼亲到渭南请兵,他担心大都督被他二个儿子左右,误了大事。

孙礼领命,拼死杀出重围。上路之时,又见渭水之上,数不清的蜀军从对岸渡水而来,他就更信郭淮所料,快马加鞭,顺北岸飞驰而去。

司马懿闻讯,却不敢贸然出兵,他怕孔明又在要什么花招。

司马师、司马昭都指出,蜀兵西去渭南空虚。可以挥师向南,破了郿城,越过斜谷,直取汉中,掏诸葛亮的老窝,教他得不偿失。

司马懿早已探明诸葛亮用魏延、马岱、吴班、吴懿、王平、张疑三路大军,六万人马渡渭攻打北原,而对面的郿城、五丈原也是兵力充足,戒备森严。

这次绝不是孔明又在玩空城计。渭南并不空虚,还有姜维、马忠、廖化、张翼的二路大军,四万人严守。

魏军总数八万,郭淮带去了二万,渭南只剩下六万,六万大军要破四万蜀军也非易事。

孙礼见大都督听他告急之后,只是沉吟不语,稳坐不动,未见有出兵援救的意思。急忙又说:

“郭将军再三交代,--定要转告大都督,假如北原失守,六万蜀军杀向关中,如入无人之境,长安三辅之地,危在旦夕。”

司马懿听了大惊,郭淮此言不是危言耸听,孔明之所以这样用兵,他的意图是想用四万人马把魏军牵制在渭南,而抽出六万大军直取关中。

情势危急,容不得多疑,他立刻抽出三万人马,由二个儿子率领,火速回渡渭水,向西增援北原。

此时北原守将郭淮,被魏延、马岱困在营寨,但见蜀军日夜攻打,却未曾破寨。郭淮心里也疑问,何以六万蜀军大举进攻,破不了二万北原守军呢?只知其中有诈,却又不知孔明耍了什么花招。

还在渭水过渡的蜀军吴班、吴懿、王平、张疑二路大军,见司马师、司马昭率军从北岸陆路来援,就纷纷返回木筏,顺水飘流而下,不用一日功夫,就到渭南之岸。

此时正好天黑,四将令众军火速登岸,军中早备易燃柴草,但见魏军船只和营寨,放火就烧。

司马懿派出三万援军之后,心里总觉不妥。二个儿子去后,副将孙礼留在身边。他问孙礼,郭淮二万守军,如何能敌蜀军六万之众,恐怕援军到时,北原已经失守。

孙礼急忙告知,他来的时候,蜀军还有二路人马正在渡河。现在大都督派出去援军,正好可以挡住还在渡河的蜀军。

司马懿听了,又觉奇怪,蜀军渡河,为何慢吞吞的,全不知“兵贵神速”呢?

正猜疑之际,忽报后营起火。司马懿顿时面色大变,惊叫:

“咱们中计了!&34;

孔礼还是不知何故,司马懿急令三军集结,不许溃散,以一挡十,死守营寨。

但是四面火起,杀声阵阵,蜀军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杀来,魏军溃不成军。

孙礼急护大都督上马杀出重围。众虎贲舍生忘死,好不容易护着大都督杀到渭水岸边,但见船只已毁,无法渡河,到处都是蜀兵,不知往何处逃窜。

此时天已大明,他们且战且逃,跑了一夜,发现逃到一处密林。众人惊魂未定,又见一队蜀军杀来。为首的是廖化、张翼,众将急忙迎战,司马懿拨马便走。

廖化认得司马懿,拍马挥刀直取过来。司马懿着慌,没了主意,只好绕树而转。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不想用力太猛,砍得大深,拔了许久,才拔出刀来,却已不见司马懿人影。

林中寂静无声,众将士也都不知杀到哪儿去了。廖化向东追了一程,还是不见司马懿踪影,只好回马。但见一路都是尸体、马匹和被扔掉的兵器。到了那棵树旁,竟拾到司马懿落下来的一顶金盔。

廖化用刀挑起,回营报功。

2

司马懿躲过廖化那一刀,只丢了头上的金盔,却保住了性命,紧紧向南逃去。

不料惊魂才定,又见一队人马拦在前面。司马懿四顾左右,身边战将不过十余骑。心想完了,今日必定命丧渭南,新无生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