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12章:煎牛扒【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麦田里,阳光炽热,劳作的人们像是被定格的剪影,机械地重复着弯腰、挥镰的动作。

单调的氛围如同浓稠的雾,笼罩着整个田野。

这时,李旭才直起腰,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大声提议道:

大家伙儿!一直这么闷头割麦子,多枯燥啊。要不咱来玩个‘剁连三’,给这活儿添点乐子?”

此言一出,周围正疲惫劳作的人们,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活力,纷纷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纷纷点头应和。

“剁连三”这游戏,规则倒也简单。玩家得用右手紧握着镰刀,

一下又一下地连续剁向地面,左手则在地面上灵活地划动,同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

“剁一剁二剁连三,小马跟着大马钻,大马不吃小马的肉,剁打剁打整十六。”别看描述起来轻松,实际操作可不容易,既考验体力,又对脑力和双手协调性是个极大的挑战。

游戏初始,节奏舒缓,大家还能悠然地跟上。可随着进程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直至有人跟不上这急速的节拍,游戏才宣告一段落。

李旭才拍了拍自己宽厚的胸脯,自信满满地说:“既然这主意是我出的,那我就先带个头,给大伙开个场!”

实际上,这游戏开头容易,起步轻松,真正的难点在于后续那越来越快,近乎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

旁边一位上了些年纪,皮肤被岁月和阳光打磨得黝黑发亮的大叔,嘴角带着一抹笑意,打趣道:“旭才啊,一般不都是谁提议谁最后上吗?你咋反着来啦?”

众人一听,也跟着哄笑起来,纷纷附和:“就是就是,旭才你得排在最后!”

李旭才倒是洒脱,肩膀一耸,满脸无所谓地应道:“行嘞,老叔都这么说了,我还能不答应?那就按大伙说的办!”

老叔爽朗地大笑一声:“好!那我就先给大伙露一手,打个样儿!”

说着,老叔利落地抄起镰刀,双脚稳稳站定,右手高高举起镰刀,开始有节奏地剁向地面,左手在地面上快速地划动着,嘴里清晰地念着那口诀,声音洪亮,在麦田上空回荡。

随后,其他人也一个接一个地加入,起初,大家还能保持相对整齐的节奏,可没一会儿,速度陡然加快,有人开始手忙脚乱,渐渐跟不上节奏,无奈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

紧接着,后面的人迅速补上,继续这场充满挑战的游戏。

现场一片热闹,呼喊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等轮到李旭才时,已经过去了好几分钟。或许是因为等待的时间里有些走神,李旭才刚一上手,就跟不上节奏,直接出局。

他懊恼地用力拍了下大腿,满脸急切地喊道:“大伙,要不就再给我一次机会呗?我保证下一次绝对能接上!”

老叔一听,脸色一正,严肃地说道:“旭才啊,这可不行。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输了就想要额外的机会,那咱们这麦子还割不割了?这活儿还干不干了?”

在那个时代,村子里极为看重名声,赖皮这种行为,是被众人所不齿的,一旦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往后在村里可就抬不起头来了。

那些已经被淘汰的人,听到李旭才这话,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要是李旭才能多一次机会,那他们也都想要,不然实在不公平。

李旭才看着周围人一脸严肃,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各位,是我嘴欠,说错话了。这样吧,等会儿干完活儿,我多割二十分之一亩地,权当是给自己的惩罚,行不?”

李旭才心里明白,自己还没成家呢,要是因为这点事儿,落下个赖皮的坏名声,以后还怎么娶媳妇?那可就全完了。

老叔听了李旭才的话,微微点头。看来这小子还算懂事,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然也不会主动提出加倍惩罚自己。

按照村里的规矩,玩“剁连三”游戏输了的人,需要多割四十分之一亩地,换算过来,大概就是十六平方米。李旭才这一加倍,那可就是三十二平方米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割麦子可是实打实的重体力活,就算是身强力壮的成年男性,一天下来,也只能勉强割完一亩地。

老叔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打趣道:“旭才,要不咱再来一局?”

村里早就规划好了每个人需要割多少麦子,要是有人主动多割,那就意味着其他人能少割一些。

所以那些在游戏里赢了的人,自然想趁着这股劲头,再玩几局。

李旭才连忙使劲摆手,苦笑着说:“老叔,您就饶了我吧!就这二十分之一亩地,我得多割一个多小时呢,天都快黑了。要是再输,还不知道得割到啥时候去了。”

周围的人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旭才也不再理会众人的笑声,默默地弯下腰,重新拿起镰刀,开始认真割起麦子来。见他这个带头提议玩游戏的人都不玩了,其他人也渐渐没了继续玩下去的兴致。

只有极少数刚刚在游戏里输了,一心想赢回来的人,还在小声嘟囔着想再玩。但这游戏需要大家一致同意才行,不然要是再有人耍赖,这游戏可就没法好好玩了。

与此同时,来福和来才两兄弟,正沿着田间小路匆匆往家走。他们一人拎着蛇的一头,手臂伸直,不停地甩动着,生怕这条蛇缓过神来,突然攻击他们。

路程不算远,大概走了十几分钟,兄弟俩就带着蛇回到了家。

李辰溪正坐在院子里,一抬眼,瞥见那条蛇,瞬间感觉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从小就对蛇这种滑溜溜的动物恐惧不已,连忙大声喊道:“来福,你就站在那儿别动,千万别把那东西拿进屋里来!”

李辰溪虽说前世是南方人,可在饮食上,他对蛇肉实在是接受不了,从来都不吃。

来福见大哥反应这么大,赶忙解释道:“大哥,您别怕,这条蛇没毒的。”

李辰溪盯着那条颜色鲜艳的蛇,心里直发毛,说道:“你看它这颜色,这么鲜艳,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儿。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啥都敢抓。”

来福年纪小,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真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时,老爷子在一旁呵呵笑道:“这种蛇用来泡酒,那可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在农村,泡蛇酒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了。很多农户家里,都会在角落里摆上一缸蛇酒。远远望去,泡在酒里的蛇影影绰绰,还真有点让人胆寒。

在中医的理论里,蛇酒具有活血滋补的功效,对于跌打损伤之类的病痛,据说还有奇效,所以备受人们推崇。长久以来,大家不断摸索,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的蛇泡出来的酒,都有哪些不同的功效,这也使得泡蛇酒的风气在民间极为盛行。

在中国,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来泡酒的。从小小的地鳖虫、壁虎,到珍稀的海马、地龙,再到全蝎、麝香、斑蝥,甚至是九香虫、蝉蜕、僵蚕、乌梢蛇皮、麋角、蟾蜍衣、驴鞭、熊胆等等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被人们用来炮制出各具特色的药酒,种类之繁多,令人咋舌。

“三叔,还是您来给爷爷泡酒吧!”李辰溪这次可不敢轻易去碰那蛇酒。他前世就听说过,有人泡在酒里好几年的蛇,居然没死,还能咬人,光是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头皮发麻。

这可不是凭空编造的故事。要是酒坛密封得不够严实,有空气能够进入,蛇就有可能在缺氧的环境下,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存活更长的时间。并且,一旦酒未能将蛇彻底浸没,特别是蛇头周边有空气留存,蛇未必会当即毙命,而是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得以延续生命 。

李辰溪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房门。他走到桌子旁,小心翼翼地拿出徐叔给他的传家宝。

那是一件小巧精致的物件,乍一看,像是个瓷杯,再仔细瞧瞧,又像是个小碗。没错,这便是后世传说中大名鼎鼎的鸡缸杯!

这鸡缸杯敞口微微向外撇,杯口往下,线条逐渐收敛,底部是平底卧足。整个杯子造型小巧玲珑,那轮廓线却极为优美,柔韧而流畅。直中带着些许弯曲,弯曲之中又凸显出一种挺拔的直感,展现出一种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独特风韵。

鸡缸杯的外壁上,绘有两群子母鸡,它们或悠然踱步,或低头觅食。母鸡身旁,点缀着湖石、月季与幽兰,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日的微风拂面,嗅到花朵的芬芳。

杯子的足底边,有一圈没有施釉。底心处,青花绘制的双方栏内,工工整整地楷书着“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李辰溪双手捧着鸡缸杯,眼睛一眨不眨地仔细打量着。他的心里,此时却充满了疑惑,这鸡缸杯,到底是不是真品呢?

可别以为在这个时代就没有赝品。事实上,赝品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尤其是像鸡缸杯这样的名贵器物,更是历代仿制的重点对象。

由于鸡缸杯太过名贵,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仿烧作品问世。

但真正要鉴定一件鸡缸杯的真伪,需要极为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李辰溪又不是专业的鉴定师,仅凭他自己,根本无法判断这鸡缸杯到底是真品,还是仿冒的赝品 。

他心里十分清楚,倘若这真的是正宗的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那么到了21世纪,其价值简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说不定会飙升至令人咋舌的亿元级别。

在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前,李辰溪就听闻在魔都,有一位眼光独到的收藏家,不惜斥巨资,以高达28亿港元的天价,拍下了一件举世罕见的珍宝。

这件事当时在收藏界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李辰溪深刻认识到,珍贵收藏品的价值,远远超乎想象,甚至远远超过投资房产所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