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标,苦口婆心的说道。
今日各大奏本上奉天殿,他越发觉得叔父的话说的对。
官员俸禄低,吃不饱,饿肚子,哪里来的心思执政!
“放屁,朱十一的屁话,你全听进去了。”
“什么准备金不准备金的!”
“咱让大家伙用宝钞,不就是铜钱开采量不足的缘故吗?”
“大家都用,不就好了吗?为何要贪恋那一些金银之物。”
朱元璋登时火冒三丈,怒道。
他就实在想不通这个准备金有啥用,收拢起来,放在国库,这就好了?
有啥用?
拿着还累的慌,用纸币多轻松。
大不了物价上涨,就多印点,多发点不就好了。
物价再涨还能有他印的快吗?
“还有……”
朱元璋气的手指指着朱标,连连颤抖着。
“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
“你也好意思说出口。”
“简直就是粗鄙之言。”
“难道咱大明官员当官都是为了钱?”
“凭什么咱大明官员不能是两袖清风的官员?”
“身为官员,岂能贪恋钱财,枉顾百姓。”
“咱的官员,已经免除了徭役,赋税,还要增加俸禄,这让全天下的百姓如何看咱?”
“把税收上来,再发下去,中间让贪官污吏贪污一笔这就对了?”
“为何不直接放在百姓手里呢?”
“标儿啊,百姓才是大明的国本啊!”
朱元璋,恨不得将自己的心挖出来给朱标看看。
怎么就看不懂他的政策呢?
他教育了那么久,朱标一句话听不进去,反观朱十一随口的几句屁话,被朱标奉为真理。
“父皇,叔父都说了一万遍了,经济要流通,流通起来的才叫经济!”
“问题是现在百姓的生活还不如叔父担任左相的时候好啊!”
“两年了,已经两年多了!”
朱标听得属实无语。
父皇怎么就抱着个百姓不放,咋说都说不明白。
这很难理解吗?
先收上来,然后搞建设,官员行政效率高,然后在回馈于民。
不可否认官员中途会贪污,但大方向没错啊。
而父皇,钻进牛角尖,非要觉得税高,对百姓不好,金银转一转都落入了官员的口袋了。
坚决不给官员贪污的机会。
“放屁,谁说咱治理下百姓的生活不如朱十一治理的,站出来,咱听听!”
朱元璋怒道。
环顾群臣,等着有人跳出来。
一语落下,整个奉天殿静悄悄一片,落针可闻。
群臣哪里敢站出来,这个时候站出去,就等于是找死。
别看老朱和太子吵得不可开交,但人家那是亲父子,换成他们,那可就不一样了。
大家还是拎得清的。
“哼,咱治理下的天下,百姓人人各司其职,官员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有何不好?”
“难道像朱十一一样,搞出来一个百姓可以想做什么生计就做什么生计,想去哪谋生,就去哪谋生?美名其曰要经济流通。”
“最后弄得富饶的地方,人满为患,贫瘠的地方土地都荒芜了,这就对了?”
“朱十一口口声声,以此来收税,这不就是变相的为富商提供拥兵为重的机会吗?”
“咱的国策仅仅实行了两年,为何怨声载道,怕不是某些人故意鼓吹,想要让朱十一重新上台,他们好中饱私囊。”
朱元璋,冷哼道。
他为何要限定户籍,就是见不得一些本就贫困的地方,无人耕种,几乎都快成了空城。
尤其是江南,本就是值得严打的地方,反而人越来越多。
他恨不得将江南富户都迁出去,怎么会允许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江南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