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哪怕是一个最顶尖的古代工匠,也不可能保证一炉铁矿石炼出来就都能合格,更不能保证具体到什么时候才能打造出一把神兵利器。
这三个天赋,显然都有用。
观察入微,可以让他更好地确认熔炼和锻造过程中的火候;
发力技巧,可以让他亲自上手锻铁,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合适的力道;
泰然自若,能够减少他的紧张和焦躁情绪,让他比较冷静的完成整个锻造过程。
挺难选。
就跟骑兵试炼一样,如果三个天赋都可以选的话,那么副本难度就还算正常。但只能选一个,就需要玩家硬是靠自己的实力,去弥补另外两个方面的不足了。
李鸿运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选择,而是毫不犹豫地退出了游戏。
“再见!
“等我先进行一番知识储备之后再回来!”
……
一个小时后,李鸿运才又回到这个试炼幻境中。
他在现实中,查阅了很多古法炼钢的资料。
没办法,这不是因为他稳健,而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光靠自己误打误撞通关这个副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能通关,那也得是经过无数次试错以后,肯定要花费漫长的时间。
既然现实中就有很多关于古法炼钢的内容,那为什么不先预习一下再来?
虽说很多古法炼钢的细节都已经失传,但搞清楚基础原理之后,对通关这个试炼幻境肯定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番准备之后,李鸿运决定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
他选择了【观察入微】这个天赋。
原因很简单,“经验”是此时的他最需要的东西。
古代的工匠需要用火焰颜色来判断炉温,用铁矿石的颜色来判断温度是否达标,甚至在之后的分拣过程,也需要用肉眼来观测海绵铁块的质量是否合格。
这些所有的过程,都要靠经验。
而此时,李鸿运的经验为零。
他跟崔火旺不一样。崔火旺属于锻好者,平日里在现实中也经常玩这些东西,起点比他高多了;而李鸿运平日里完全没有接触过古法炼钢,对这些经验一无所知。
在网络上查资料,固然可以查到温度、碳含量等必要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却无法转化为古法炼钢所必须的经验。
所以,李鸿运只能用天赋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在不断的尝试中,将各种细节全都记下来。
“第一步,要炼制海绵铁块。
“我查到的夷刀的古法炼制,是将晾晒后的铁砂与木炭一层一层地铺在炉内,接着就可以点火并持续不断地鼓风;
“也有说法,可以将铁矿石的矿石粉,与作为助燃剂的灰石,也就是石灰石,用大致2:1的比例进行混合成为原料粉,进炉熔炼。
“工坊中给我的原材料是现成的铁砂,也有灰石粉。至于整个熔炉的造型,跟夷刀的那种玉钢熔炉看起来是有一定区别的,更像是多种熔炉的融合体……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加上灰石粉试试吧,反正第一次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得不断地调整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和火候,才能得到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
“说起来,这游戏还算友好,至少给我无限量供应铁砂等原材料……”
李鸿运指挥着这些工具人工匠们,将铁砂与灰石粉混合起来,并与木炭一层一层地填入炉中。填满之后,就开始点火,并让工匠们开始一刻不停地鼓风。
在这个过程中,李鸿运发现这些工匠还真就是纯粹的工具人。
凡是他安排这些工匠做的事情,他们就会不折不扣地持续执行下去;但李鸿运没说的事情,他们宁可在旁边干站着,也不会去做。
比如,在熔炼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杂质从熔炉的底部流出。
这些杂质都是熔炼出的矿渣,流出之后需要定期清理,否则就会堵住。
李鸿运很是费了一番波折,这才将所有的工匠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他自己,则是小心翼翼地加快时间流速或者暂停,来确认铁矿石熔炼的状态。
游戏中无限量供应高质量的铁砂和木炭,这已经算是很友好了。
因为在现实中,铁矿石虽然大量存在,但它们的含铁量各有不同。
炼铁的主要任务是将铁从铁的氧化物和其他的杂质中提取出来,所以含铁量越高的矿石就越容易炼出高质量的铁。
一般的铁矿石是无法直接熔炼的,必须要进行破碎,研磨成很细小的颗粒,并且进行多次筛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熔炼的效率和成品的质量。
由于古人并没有大型机械,所以破碎大量的铁矿石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这些工匠更愿意去寻找含铁量比较高的砂砾来进行熔炼。
至于木炭,其实在古代也并不容易获取。
不仅要造窑烧制,而且不同种类的树木所烧成的木炭也会有所区别,想要保证燃烧时间、燃烧温度等条件,就需要对木料精挑细选。
而且在烧制木炭的过程中,对炭窑的建造也有很高的要求。
游戏中同样也是无限量供应最佳的木炭,这也给玩家省掉了很大的工夫。
李鸿运认真观察着熔炉的状态,包括火焰的颜色、大致的温度、从底部流出的矿渣颜色等等。
助燃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灰石粉与木炭共同作用,将氧化铁还原成铁,而且与杂质形成可分离的钙盐。
由于整个熔炉中,杂质的熔点要低于铁,所以熔炼过程中,大量的杂质会以熔融状态排出,而铁则因为熔点较高、在这种温度下不会融化,只是被软化成块状,留在熔炉的中下部。
整个过程十分的漫长,李鸿运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保守,不敢快进的时间太长,每快进一段就赶紧停下来看看。
但渐渐地,他失去了耐心,开始不断快进。
日升日落,整个熔炼的过程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
这些工匠们在旁边24小时地伺候,轮流照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新添加适量的铁砂、木炭或者其他的东西,也要不断地从下方排出残渣。
当然,具体添加多少,也都是李鸿运来决定的。
据说拥有多年冶炼经验的匠人只需要用耳朵听炉火的声音就能判断出炉内的燃烧情况,并视情况增加或减少原料的投入。也可以通过熔炉底部火焰的颜色变化,来检查铁砂是否已经变成了海绵状的粗炼铁块。
这种海绵状的粗炼铁块,在夷刀的锻造过程中被称为玉钢。
这并不奇怪,毕竟古法炼铁的原理大致相仿,而夷刀的锻造技术也都是从华夏传过去的,有了本土化的发展。
只不过后来,由于双方的文化不同,所以铸造工艺有了不同的发展。
齐朝、盛朝因为有大量的军队,所以注定了不可能在一把武器上花费太多的资源,更追求可以大批量装备的制式兵器,而且由于重甲的流行,寻常刀剑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用起来远不如大斧、长枪等武器;
而夷刀则是由于当地的披甲率低、战斗规模小,所以在锻刀技术上不断钻研,最终在盛朝的时候有了反超,又被邓元敬将军给反过来学习夷刀的制式打造出盛军的制式兵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