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32章 古法锻刀!(8600字求月票)【3 / 4】

青衫取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差不多了,看看!”

李鸿运看到铁块和炭灰越积越多,整个熔炉的熔炼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立刻指挥着工匠们迅速打破熔炉,扒开不能融化的矿渣和炭灰,从里面取出仍旧有着极高温度的海绵状粗炼铁块。

这个过程十分痛苦,因为熔炉的温度很高,在扒开熔炉的过程中,火焰产生的高温会烧灼工匠的皮肤,让人疼痛难忍。

但这些工匠不能等冷却之后再动手,因为完全冷却后铁料可能会跟很多杂质凝固在一起。

“这么大一块粗钢……”

李鸿运看到工匠们扒出的东西,有点愣住了。

因为这些粗钢太大了,实在是有点超出他的预料。

第一次炼铁,李鸿运对于加入多少铁砂、炼出多少粗钢根本没有任何的预估,他只是掌握了和面的精髓,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严格按照之前查到的比例来配置,将整个熔炉给填满。

“所以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嗯,分拣。”

李鸿运看着面前的这好几大块的粗钢,大致确定了接下来的目标。

从粗钢的情况来看,似乎还不错。

事实上,在熔炼过程中也是有很多细节的,各种材料的比例出了问题,或者由于进入湿气导致温度不够,都有可能导致整炉全都作废。

而李鸿运可能是触发了自己的欧皇天赋,炼出来的这些粗钢竟然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

但这才只是锻造的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分拣。

在古法锻刀的过程中,这种粗钢出来之后,就可以进行切割,然后拿到铁匠铺里面去反复锻打了。

但在夷刀的锻造过程中,这样的粗钢出来之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序,就是挑选。

因为这些粗钢中还有很多的杂质和生铁等不合格的铁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适合用于打造武器的。

这种最适合打造武器的特殊材料,在夷刀中叫做玉钢,实际上是碳素钢的一种。

它的性质介于生铁和熟铁之间,里面的碳元素含量必须在1到17左右,具体的碳含量取决于炉内的一氧化碳含量和加热时间。

所谓的生铁,是指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这种铁脆而易折;熟铁是指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又过于柔软,不适合作战。

在古代冶铁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一些外国的士兵用长剑刺击敌人之后就会弯曲,必须在地上踩直之后才能继续用,这就是因为熟铁的碳含量太低了,过于柔软。

而只有在含碳量在这个区间内的铁,才能被称为钢,它的硬度和柔韧度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

李鸿运指挥着工匠们将这些原始的粗钢趁热敲打成小块,然后浸水冷却,再拆分开来观察。

不得不说,这些海绵钢还是挺好看的。

乍一看有点像是黑黢黢的石头,但仔细看就会发现上面有着密集的蜂窝结构,很像海绵。而且还能看到那些颗粒状的凸起部分似乎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最好是选用带着亮银色的沉重钢块,如果边缘粗糙而且还家带着灰黑色的碎屑,那就是不合格产品,不能使用……

“嗯……

“怎么感觉好像都不太合格的样子……

“这块似乎可以。

“这块……应该也还凑合吧?”

李鸿运一番检查,勉强挑出了几块看着还不错的。

当然,他也不确定自己挑的对不对,因为这种挑选本身就完全依赖于纯经验,需要大量的失败才能堆起来。

“好吧,总之先用这几块来试一试。”

李鸿运把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几块海绵钢用铁钳夹着重新加热,然后放在铁砧上,开始反复捶打。

他本来的想法是,整个捶打过程全都自己亲自完成。

毕竟在这个副本里面,玩家的体能本来就是无限的,所以锤再久都不会累。

而自己捶打的话,对于力道的掌握肯定会更加清楚。

但捶了一会儿之后,李鸿运就放弃了,还是选择交给其他的工匠们来完成。

因为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枯燥了!

所谓的千锤百炼,绝对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这种海绵铁首先要经过反复的锻打,来形成大致的块状。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复地在炉内烧至白热,然后再趁热进行敲打,重复很多遍。

随着不断的敲打,红彤彤的海绵铁先是变得规则,变成四四方方的铁块,紧接着,又在不断的敲打中变得扁平。

但扁平之后还不能停手,还要再将它给竖立起来,或者折叠起来,变成厚厚的一块,再反复进行锻打。

在这个过程中,铁块里里外外都会被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而铁块中不能烧软的杂质会在每一次的捶打中,随着铁块的氧化物一起凝固在表面,并不断剥落。

碳等能被氧化为气体的杂质,也会在高温中逸散。

这样反复的捶打,也就是古法中所谓的“百炼钢”,这是一道必要的工序,绝对不可以跳过。

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繁琐的过程,才能确保最终的成品中没有太多杂质,刀身才不容易破损、折断或者生锈。

与此同时,由于海绵铁中的碳含量本身就不均匀,所以这样的反复折叠锻打可以让不同位置的碳含量变得均匀,从而让整把刀的品质变得稳定。

在这个捶打的过程中,铁也是会消耗的。

因为随着杂质脱落的,还有铁块表面的氧化层,所以越是锻造,铁就越少。工匠必须在一开始就严格确定锻造所需的量,否则最后打出来的铁不够做一把剑或者一把刀,那就尴尬了。

要么是最后打出来的东西短一截、整个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么就是强行用其他铁去补。

但补的话,必然会导致整个结构不完整,更容易折断。

……

终于,在工匠们日夜不停地锻打中,这块钢材看起来终于没有什么杂质了。

只不过它的尺寸也在反复的锻打中缩水了太多,以至于李鸿运非常怀疑,它还能不能做出一把足够长度的刀。

这是正常现象,最终成品的重量会比原材料至少减轻一半,而在华夏古代用粗铁制作精钢时,往往需要消耗十倍数量的粗铁。

李鸿运琢磨着,实在不行,做一把匕首能不能通关?

恐怕是够呛。

毕竟在试剑台上还有一头死猪呢,得一刀把死猪砍断才算过关,匕首显然没有这样的长度。

总之,先试试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