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昭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年张居正主政期间提出了考成法,这方法就是一种考核官员的方法,主要原则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将官员在任上成绩的好坏、是否升迁与官员是否完成其应该完成的任务相互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判断标准。
在张居正主政期间确定了很好的效果,在六年一次的京察,和地方官三年一次的“大计”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朱由检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得出了不少结论。
张居正让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办的事情定立一个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之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同样要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按照没有完成的事情事进行处罚;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这样一来,张居正就凭借着这三本账,严格的控制这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每逢“大计”和“京察”,他都要对做实事的官员进行提拔,对那些冗官进行裁撤,同时提拔整理卓越、拥护改革的官员。
据朱由检估计在其主政的十年间,考成法取得极好效果,仅仅冗官减少了三成,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同时提拔了一大批敢作敢为的高官,打破了大明官场之上长久以来行成的论资排辈的恶劣现象。
而这之中,最让朱由检感到震惊与佩服的是张居正此人建立了一套由上到下、层层监督的的监察制度,这简直让朱由检惊为天人。
内阁管理六科、六科督促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按官,再以两司督察府州县官,这就是张居正建立考成体系的框架。
这套框架是朱由检查阅了近十天的时间才最终发现的,凭借着这个考成体系,张居正几乎将大明所有的官员给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张居正大胆的任用人才,于是在张居正主政的十年间,大明朝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官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可以说正是这经过变革后的官吏才是支撑张居正确定较大变革成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张居正完成了规模巨大的土地丈量,这些官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可惜他这个考成法的实行的确是得罪了太多的人,招惹了太多的不满,于是在他死后,他的多数变革政策都被取消,包括这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考成法。
当查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朱由检很是惊喜,这个考成法简直就是为大明官场量身打造的,只需要将最终的权力就给朕,而不是内阁,大明不需要再出现一个像张居正一样的权臣了。
考成法就是坚持实行的时间太短了,若是能够坚持个数十年,现在的大明绝对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这也让朱由检下定了决心,必须在大明推行考成法,同时朱由检又对其进行了一些修补。朱由检觉得今天就是将考成法推行下去的日子,正好使用在这一次的京察之中,作为判断官员是否贤良的标准。
………
很快,这份奏折就在众人那严肃的神情之中传递了一遍。
看完之后,黄立极等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刚刚皇上您不是说不着急,一切变革都要缓缓的进行,从小事做起。怎么这才过了一刻钟不到,现在就直接提出了一个如此艰巨的问题?
这考成法的大名谁不知道?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才感到事情的复杂。
考成法当年就是因为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张居正当年的变法被废除这考成法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啊!当时可是群起而攻之。
现在皇帝又要推行考成法,而且还是由三位朝廷重臣联名提议的,仅仅是这一条就值得他们重视,更何况刚刚才和皇上达成初步的变革协议,现在若是直接反对皇上的做法似乎也不太好,真是令人头疼。
这次京察已经不仅仅是京察了,还包括对地方官的全面考核,即“大计”,两个几乎是合为一体了,因此影响极为重大,整个朝廷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
现在这次全面的考核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很多布政司已经进行快一半了,现在再执行新的标准恐怕…
见没有人说话,周应秋作为最主要的上奏人,他首先起身道:“皇上,诸位同僚,这考成法在数十年前已经被证明是有用的,张文忠当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朝廷对其也有着许多的经验,现在只要朝廷确定实行这考成法,地方上就可以立刻执行,不用耽搁时间,能够迅速确定好效果。
要知道自古变法的首要问题就是吏治问题,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中之重,而现在这考成法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
这将会是朝廷定下变革之后的第一个大成果。还能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臣请皇上准许实行!”,周应秋严肃的说道。
听了这话,朱由检发现自己现在是越看这周应秋越顺眼了,这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物,至于他的目的是理想还是名望,朱由检并不关心,现在朱由检越发觉得此人定然是变法的一方大将!
“臣附议!”,陈扬美和郑崇检接连表示赞同。
“臣附议!”,李邦华徐光启纷纷出言。
黄立极略一犹豫道:“皇上,现在此次在全国考核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各布政司恐怕过半,现在在推行会不会太晚了?
有些官员会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皇上,臣的意思是不如这考成法推迟实行?这次京察之后再实行?”,黄立极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检的表情,小心翼翼的说道。
“臣附议!”,剩下的诸位大臣除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孙承宗都表示赞同。
朱由检略微皱眉,看向孙承宗,“孙爱卿,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