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79章 商定【1 / 1】

青史昭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黄立极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也算是一个暂时的理由,但是朱由检觉得黄立极更主要的还是在推脱,他至少现在并不太想做这件事情,包括那些纷纷赞成的官员们。

他们不想得罪大明的多数官员,朱由检还是明白的,但这并不代表朱由检就可以原谅这样的做法。

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朕已经给你们说的如此清楚,这个时候你们仍然不愿意动手,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朱由检对这样的行为很不满意。

既然你们不想动,那么朕就在后面推着你们动。

见朱由检询问一直没有表达意见的孙承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孙承宗略微皱眉,“皇上,臣现在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现在不太适合在这个场合表达意见。”

“无碍,你开口吧,朕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之后做主的还是朕。”,朱由检说话相当严肃,希望孙承宗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臣遵旨!”

“目前,京察和大计已经持续了两月有余,从这两个月的考核之中,可以清晰看出各地的官吏已经相当的腐朽,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再是那个为民做主的官员了,有的只知道收银子,有的官员到了地方就每天吃吃喝喝,什么事情都不做,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毫不在意。

这样的官员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这一点想必诸位同僚都是赞成的。

正如黄大人所说现在京察、大计已经进行了一半,若是现在实行这个标准,会让一部分官员感到不公平、不满意。

但是臣还是认为应当现在就开始实行。

即便是从新开始考核,将前面大计已经通过的官员再次进行一遍考核,也不能遗漏一个作恶多端的官员,不然若是再让某些人待在官位上,必然遗害无穷!”

孙承宗语气十分严肃。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孙承宗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诸位爱卿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朕就觉得很不错!”

“吾皇圣明!”,周应秋三人迫不及待的表示赞同,表达自己对皇上的支持。

“吾皇圣明!”,随着一人又一人站出来表示赞同,黄立极知道他改变不了什么了,他也就顺水推舟表示赞成。

很快在场所有人都对同意了朱由检的打算。

见到这一场景,朱由检请舒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是办成了。

不管这些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意了考成法的实行,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支持就够了,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这一次所有人都支持考成法,那么就代表着这些人彻底的站上了这辆变革的车,他们再也下不来了,朱由检也不会允许他们下车了。

大明官场之上的所有人都会将在场的人视为变革一派,从此以后他们将不得不和朕站在一起。

“好,诸位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这考成法是张文忠张先生当时所定的,距离现在已经五十余年了,有些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因此朕认为一些东西需要变一变,考核的东西也要增加一些,比如新作物的推广、道路的修缮。

当然这一次考核新作物的推广并不算入在内,之后最少十年内是要计入其中的,另外就是道路的修缮,以后的十数年大明多灾多难,而不管是赈灾、出兵都需要道路,因此道路修缮很重要。工部也要定下计划,修缮联通全国的路。

这次的考核就按照张文忠时的方法实行就够了,周爱卿,你和郑爱卿、陈爱卿三人在此次京察结束后,总结经验,朕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一份更加详细的考成法。”

“臣等明白!吾皇圣明!”三人由衷赞叹道。

“好,既然如此,今天的小朝会就到此为止了!”

朱由检满意的带着王承恩等数人离开武英殿,留下心中错综复杂的众人。

良久,黄立极起身说道:“诸位同僚,今天大家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本官也不管大家因为什么原因而站在了皇上这一边。

本官希望诸位大人还能够不忘初心,不忘圣人的数十年教导,将大明的百姓放在首位。

另外就是大家既然已经站好了队伍,和皇上站在一起,那么就希望诸位同僚能够站稳,不要三心二意,不然就不要怪本官不念同僚之情。

今日皇上给吾等的消息实在是令人震惊,尤其是皇上所说的小冰河,以本官这数十年的精力来看,此事大概率是真的。

此时对大明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且多数都是不利的影响,本官希望诸位同僚能够放更多的精力在这上面,万万不可疏忽。”

说完,黄立极直接离开大步走出武英殿。

这个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今天的诸多事情对他的冲击太大了,他要回家仔细的梳理一番。

黄立极走后,众人也就纷纷告辞,对于黄立极的话,他们各有各的感受,不管如何,他们现在可以说都在一条船上了,只是不知这条路是对的吗?他们在皇上的带领下真的能让大明浴火重生吗?

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都需要好好消化一番今天的事情,尤其是皇上所提到的小冰河之事,实在是耸人听闻,这样灾害频发的数十年让众人联想到了很多事情。

历史上也存在数次的多灾多难的时期,延绵数十年的干旱、蝗灾、洪灾、地震等等,就比如东汉末年,那可是直接摧毁了庞大的大汉啊!想想都令人胆寒。

难道现在将要发生的事情和当年一样吗?他们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不不不!肯定不一样的,大明还有江南!南方河湖众多,肯定不怕干旱,大明还有这耐寒、耐旱的土豆、红薯,大明一定不会怕的。

走出皇宫的众人,在周围侍卫惊奇的目光下纷纷围在徐光启周围,详细的询问着这些新作物的情况。

当徐光启连连保证它们的确是耐寒、耐旱之后,他们才略微的松口气,皆是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家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