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7章 赏梅【1 / 2】

芏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帝一行人从行宫回长安时,已是十月底,皇帝回宫便嘉奖晋王监国有道,赏赐不过是些金银器物而已。

此时的晋王则趁机暗中安排各路官员弹劾楚王一派的杨宰相。其中以左散骑常侍苏溢最为激进,他本是陆潋辛门生,得了陆大将军提拔,做了常侍,今日得报师恩,自然恳切。

一日,一妇人蓬头垢面地走在街上,身上的襦裙已经破旧得东补西缝,她走得跌撞,双眼无神,散发的恶臭让行人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

忽地前面出现了一个高门大院,她两眼放光,似见到救星般兴奋。她忙拉住一旁的行人问:“这位郎君,您帮我看看这里是不是可以告状?”

那行人问:“可以是可以,不过……”话还未说完,那妇人便抢上前去,跪在阶下说:“禀大老爷,民妇有冤情,请老大爷做主。”说完便咚咚咚的磕头。

门上的衙役见是一个疯女人,也不理,也不赶。见无人搭理,那妇人爬上台阶,跪在鸣冤鼓下说:“民妇的男人被人殴打致死,那人不被擒拿反说我家讹诈,又见小女生得漂亮,强抢了去,小女不堪受辱,头井自尽了,民妇实在求告无门,才敢来长安城内说话,求大老爷为民妇做主。”

门上的衙役见人都聚集过来,忙将她拉去远远的,其中一人见她可怜,给了她几文钱让买吃的便说:“你在这里只会被赶走,去拦胥少卿的轿子才是理儿。”那妇人听了忙忙道谢又问:“不知那胥少卿的轿子是哪顶,好叫民妇知晓。”那衙役摇摇头,懒得搭理她走了。

妇人不甘心待要上前,另一个衙役拿了棒子就要打来,幸得被另一人拦住说:“不过是个可怜人,何必如此?”那人才作罢,妇人也不敢再上前。

墙角路口上清风望着这一切冷冷地说:“这就是你们教的?”一旁的亲卫忙单膝下跪告饶说:“那民妇胆小,属下的人又不敢太过显露,所以才至如此,属下亲自去。”清风冷盯着衙门说:“不必,将此事转呈到刑部。”

“刑部?可刑部并无我们的人可用啊。”

清风见亲卫质疑,并不说话只皱眉冷冷盯着他,亲卫见此忙恭敬地垂首,知晓他脾性,忙退了下去办事。

早朝上,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诸大臣絮絮叨叨的,便摆摆手说:“都是些芝麻大的小事,也值得来朝堂上说。”

杨宰相忙站出来,手执笏板,拱手说:“陛下,事关民生,不算小事。”

皇帝懒得听他说话,叹气说:“若是无事便退朝吧。”

此时刑部侍郎曲疏阔步上前,行了礼说:“陛下,臣在朱雀大街上行走时听得有小儿唱歌,臣将歌谣抄录下来,呈与陛下一观。”说着将袖中册子拿了出来,双手举于头顶。

“哦?”皇帝听此来了兴趣,双眉一挑,旁边的王勤焕见了忙走下阶去拿,又上前呈递给皇帝,皇帝细看,眉头紧锁,将册上歌谣念了出来:“木易好名姓,性命交关如儿戏。不是姓名好,实在身世高。不惧官来不惧天,何况你我是平民。”念完了看着众臣,问:“你们可知说的是谁?”

陆潋辛忙向苏溢使眼色,让他上前奏本,苏溢朝他略微点头,穿过众臣,向皇帝叩头行礼说:“陛下,臣有一事相奏。”皇帝没说话,将册子丢给王勤焕,只点点头。

苏溢大声说:“臣要弹劾宰相杨德昌和鄞州刺史朱志和。”

皇帝看了看一旁的杨宰相,又看了看一旁的楚王,说:“为何?”

“陛下,杨宰相胞弟杨献一年前杀人性命,奸其幼女,其行可诛,杨宰相不但不劝其自首,却放纵包庇其弟,现今还是逍遥法外,要不是有她家人来告,一条性命便如此断送了。若说此事详细,还需刑部侍郎细呈。”

一旁的刑部侍郎曲疏见提了他忙从衣袖中拿出一叠辞牒,双手呈递给一旁的宦官,宦官接了又忙将展开摆在皇帝眼前,刑部侍郎执笏拱手说:“陛下,他家在县令处告了半年,县令见是宰相亲弟,又有宰相豪奴阻挠,只得判了误杀,可谓是官官相护的好戏。那家人无法只得告到大理寺,那寺臣见事大也先禀告了宰相,宰相还想将此事压下。”说着还望着杨德昌,杨德昌听了冷汗直淌,见此情景猜出必是几个联合好参奏到陛下跟前,忙跪下道:“陛下明鉴,从未有过此事,微臣弟弟虽说有些许纨绔,却不敢弄出人命,定有人冤枉微臣弟弟。”

皇帝边看着刑部侍郎曲疏呈上的辞牒,边听着他说话,又听得杨德昌在辩驳。杨德昌虽说着急,但知道这些人如若不是证据确凿也不敢御前弹劾,正踌躇该如何时,庆平王拄着拐杖挣扎着起来说:“父皇,杨宰相最是清廉明正的,如何会包庇这样的事,更何况堂堂一朝宰相,岂能因为别人空口白牙就受了冤枉,要儿臣说定要查明才是,免得有人借着事冤枉人。”

皇帝瞧着众人,又望着楚王,杨德昌是他所举荐,见他脸色惨白,神情低落,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全臣见皇帝阴沉着脸,都在揣测皇帝所思所想,不知该墙倒众人推还是替杨宰相说情,都面面相觑。

晋王此时开口道:“父皇,庆平王说得对,是该好好查查。”似笑非笑,似乎事情已经在他掌握之中。楚王一时情急此刻正左思右想如何替杨相开脱,见晋王如此更是心下大骇。

皇帝目光微转望着晋王问:“老四可有人选?”

“父皇可记得去年在长安轰动一时的情杀案?当时的大理寺臣胥彧岩在复审时看到案件漏洞百出,随即重审此案,还因此升了大理寺少卿。”

皇帝听了点点头,瞧着胥少卿说:“既然庆平王推荐你,就你吧。”晋王微微一笑说:“此人最是正直,难怪连四弟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都夸赞。”皇帝接着说:“那就如此办吧。”

晋王忙拱手说:“父皇,未免查案时有什么意外,儿臣建议还得选一人出来协助胥少卿。”

皇帝听得有理,命陆清风担此重任。

不久时,皇帝便任命陆潋辛为宰相,各家皆送了礼到府上。

这日陆相夫妇下了请柬邀老爷夫人公子小姐晏饮赏梅,明月在家听说也想去,一来听说陆府所植是红梅,二来则因为女孩儿的小心思。

王妃自那日中秋宴清风出手相助,虽想着可能因为齐瑾的原因,也对清风的态度有所改观,但也只是表面上的意思。要真正改观得看自己的女儿如何,这也是王妃的因为自己母亲不大尽人情的执念了。

明月早早的就让嬷嬷将自己梳了发髻,虽未及笄但也可行。又来母亲房中等候。年末虽繁忙,但是晋王也因事要去陆府,并一起等了妻儿,齐琛此时又养在王妃院内,霁月也将是及笄之年所以都需领了去,至于两个小的都是怯懦,所以不大出门。

来至陆府门前,见门庭若市,车轿人马占了半条街。众人见了晋王车马忙下马下轿行礼,纷纷让出道来,陆相则从府门迎了出来,行了礼笑着说:“恭迎王驾”。

晋王忙从轿上下来,也笑着说:“陆相多礼了。”见王妃也下来,陆相又行了礼说:“王妃金安。”王妃亦还了礼,众人相互行了礼道了万福。

陆相朝一旁的清风招手说:“清风,你在此迎一迎众人,为父领殿下进府。”清风只点点头。

明月早见了清风在一旁伫立,经过他时还道了万福,清风只微微点头还礼,明月见此不知何意,心下有几分失落,但也不敢表露,只得跟着父母进了府。

庭院台前围坐的众人见晋王行至二门前,都忙起身行礼请安,又落了坐。明月闷闷的看着前面优伶演的歌舞戏。看了一圈并不见楚王一家,大多都是晋王陆相辖下或相好的官员,或是军中将军副将之辈。

有一优人上前请了安,并拿了竹简让晋王点戏,晋王略让了一让点了一出《大面》,优人忙让人备演。

明月看得无聊,约着霁月去梅园中赏梅,一路去见众人三三两两,都是认识向她行了礼,相互道了万福。

穿过一月洞门,见一树树红梅,似骄阳、似火苗,明月见此美景笑着对霁月说:“王府里的都是白梅,虽然清雅,倒不如这里的热闹。”霁月也笑着回:“我大概七八岁时见阿娘得过一幅红梅图,不如这真景好看。”

“这个自然,画得再好也难得其精。”

正说着身后传来一人声音说:“红梅既如此美,二位却只顾着说话了。”不是别人,正是齐墨正笑盈盈的看着她们。

明月因他中秋之夜甚是讨厌,霁月则因胆小躲在一梅花树后面,二人并不想多与他纠缠,忙让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