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53章 为难【1 / 1】

芏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媔本以为那日她被摄政王一顿奚落后,她的西宾之路断送了,半夜又有一个小厮敲门告诉小尼姑,明日有摄政王府里的马车来接她。

秦媔只一想便也知道肯定是若儿要她留下,不然就那日在那房间摄政王的态度,她没被她们轰走就是万幸了。

为了不耽误事,秦媔起了个大早,摄政王府的马车准时来到月隐庵门前接了她,到那府中接待她的是若儿的小姨,秦媔后才知道她叫俆莹。

她似乎对秦媔的不喜欢更多了一些,进门秦媔朝她行了一个平礼,她不仅没回礼,还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或许是从那日之后知道秦媔的目的了,本来就不喜欢的人更有充足的理由讨厌了。

她引着秦媔进门,走了半晌才冷冷的道:“这路我只带一次,你若是记不住,迷路了。可不能怪我。”

秦媔温和的点点头,她那日带她那次她便记住了。

她们依旧在那日那间房里,此时的珠帘已经被挂了起来,侧面却摆了一张四扇的夏日田田的莲叶屏风,将右边的椅子遮住。

俆莹将她带到门口,朝里面行了个礼便退了下去,秦媔不知她为何行礼,里面只有一个若儿。

若儿本来是在案几上练字的,听见门口的声响,她抬头便立马放下手中的笔,一溜烟的跑到秦媔面前一把抱住她。

“姐姐,你终于来了。”

秦媔莞尔一笑,蹲下身子揽着她,正要问她屏风后传来一声警告的咳嗽,若儿很气馁的低下头,沮丧丢下秦媔进去了。

秦媔其实看着那个屏风的摆放位置有些怪异,疑惑里面是不是有人时,那里便传出咳嗽声。

她步入房间,外面的天光透过纱窗将屏风后坐着的人影倒映在屏风上,他似乎很累,总是歪靠在高几上,身形看起来也很高大。

若儿很期待的看着她走了过来,然后看她的字,秦媔拿起她写的字,好一顿夸奖,又揉了揉她的头发道:“若儿写的真好,但是夫子知道若儿还能写得更好,是不是?”

若儿满心欢喜的点点头,可屏风那面的人却不合时宜的开口了。

“我请你来做西宾不是来拍马屁的。”这声音清冷孤傲,但听着更是耳熟。

秦媔忙屈膝道歉:“是我的不是,请王爷恕罪。”

屏风那面的人没有说话,似乎没有要责罚的意思,秦媔才缓缓起身,又问了若儿从哪里开始学的。

若儿说得有些不清楚,秦媔笑笑,毕竟还小,她才四岁,被严厉的父亲带着,已经学了那么多很不错了。

只是小孩子忘性大,得不停的温习才能记住。

秦媔打算先教她《三字经》,背到‘昔孟母,择邻处。’若儿便歪着脑袋问:“为什么?”

秦媔嫣然一笑:“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就是你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和坏人相处,你就会学坏。你和好人相处,你就会变好。”

“就跟秦夫子一样么?”

屏风后的人再次说话,这句话却让秦媔樱唇轻轻抿着,不知该怎么回答。

“秦夫子生在侯府那样的环境中,难不成自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么?”

这句话听得秦媔脸色煞白,死死咬着唇,若她真的承认自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她就是承认侯府的人都是淤泥了。

“小女不敢自称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自持能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小女亦知‘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只望若儿不要做后面这样的人。”

本来秦媔以为自己将这人得罪狠了,说不定他又要发火了,却听见他似乎冷笑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秦媔看了一屏风上倒映出来的影子,继续教着若儿背书,背到她不会的时候,她又做了解释,那人也不再反驳。

时至正午,有丫鬟来将她带着去膳房里用了膳,下午那人是练字,秦媔认为若儿的这个父亲实在是太过苛刻。她小时候启蒙得晚,每日都能在午后得到玩闹的机会。

女子又没办法参加科举,若是这么大点就这样学,不仅不会学富五车,更是将人的灵性都磨没了。

可秦媔没有这个话语权,她也不会去得罪摄政王,只能在他不在屏风后时讲些故事给若儿听,让她放松放松。

自此后,若儿便缠着她,一直要她讲那个女鬼和书生怎么了,最后有没有在一起。这些都是些禁书,秦媔只敢背地里讲给她听,而且要拉钩不能告诉她的父亲。

“夫子还会讲什么?若儿还想听。”

秦媔想了想,其他的讲不了,只得摇摇头。见若儿十分的气馁只得和她说她回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书。

“若儿,咱们走吧。王爷叫您呢。”

俆莹再一次将秦媔无视了,扯着若儿就要走,虽被人抓着手,但是那一步三回头的样子着实可怜。

秦媔向她挥挥手,自己也和沁香出了王府,上了马车,回道观去了。

才下了马车,沁香见王府的马车走远,才扶着她进庵中道:“奴婢瞧着这个摄政王真是难伺候,奴婢虽没听见他说什么,但是在外面看见小娘子时不时就站起来行礼赔罪。我看着都心疼,他倒好没有丝毫的怜香惜玉。”

秦媔听着她的抱怨笑道:“他厌恶秦家,厌恶我二叔,自然要为难一番了,不过这也是小事罢了,不值得说。只要他在到惩治侯府时,能占着若儿的面帮帮秦家脱困便行。”

沁香叹气:“小娘子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其他人却只记得吃喝玩乐。”

秦媔无奈的笑着安慰她:“身在俗世之中,哪能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