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三、架构庙堂 先谋栋梁【2 / 2】

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眼看暮色降临,窗外大雪茫茫,君臣两人浑然忘我,一路直说到初更方才用饭。饭罢又说,直至五更鸡鸣,李斯才出了王城。回到驿馆,李斯又疲惫又轻松,想睡不能安卧,想动浑身酸软,眼睁睁看着窗外飞雪化成一片日光,这才大起鼾声。开眼之时,庭院一片雪后晚霞分外绚烂。李斯猛然坐起,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正欲起身沐浴,忽闻庭院车声辚辚,随即一声长呼:“客卿李斯接王书——”

李斯尚在愣怔,特使已经大步进入正厅。

“三日之后,正殿朝会,客卿李斯列席。”

大寒朝会,天下罕见。

这是一次极为特出的小朝会。与会者除了李斯一个客卿,全数为实职大臣。清要大臣均未与会,大吏之类的实权主官也未与会。朝会人数很少,地点却在咸阳宫正殿。这座正殿很少启用。寻常朝会,多在东西两座相对舒适的偏殿举行。今日,当大臣们踩着厚厚的红毡,走上高高的三十六级白玉台阶,穿过殿台四只青烟袅袅的巨大铜鼎,走进穹隆高远器局开阔的咸阳宫正殿时,庄重肃穆之气立即强烈地笼罩了每一个人。屏前一台青铜王座,横阔过丈,光芒幽幽。阶下两只大鼎,青烟袅袅盘旋。鼎前六尺之外,十二张青铜大案在巍巍石柱下摆成了一个阙口朝向王座的三边形。每张大案左角,竖着一方刻有大臣爵次名号的铜牌。案心一张尚坊精制羊皮纸,一方石砚,一支蒙恬新笔。案旁,一只木炭火烧得恰好通红又无烟的大燎炉。

“足下以为如何?”郑国低声问了一句。

“简约厚重,庄敬肃穆,天下第一庙堂也!”李斯由衷赞叹。

“秦王驾到——”白发苍苍的给事中从屏后走出一声长呼。

“见过秦王!”大臣们整齐一拱手,都有些惊讶了。

年轻秦王今日全副冠冕,头戴一顶没有流苏的天平冠,身披金丝夹织烁烁其光的黑斗篷,一身软甲,腰悬一口特制长剑,凛凛之气颇见肃杀。身为秦王,此等装束原不足奇。然在这个素来不看重程式而讲求实效的年轻秦王身上,此等礼仪装束实在罕见了。

“诸位入座。”嬴政一挥手,自己也坐进了王案。

李斯是没有职掌没有爵位的客卿,位居西南角的最末席次。遥遥看去,秦王似乎展开了一卷竹简看得片刻,又抬起了头,接着浑厚清晰而又咬字极重的秦人口音回荡开来:“诸位,秦国饥荒之危业已度过,郑国渠大见成效,秦国元气正在恢复。当此之时,整肃朝局为第一要务。”说得几句,嬴政似乎觉得大臣们听得不太清楚,摘下长剑站了起来,走到王阶前,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正襟危坐的大臣们,“本王亲政三年有余,先逢动荡余波之乱局,再遭跨年大旱之饥馑。内外大政,均未整饬。目下秦国大局稳定,本王整饬国政,自今日伊始。”

“君上明断!”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诸位既无异议,先定枢纽人事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又是异口同声。

“好!本王先行申明:要职遴选,当以功业为根基。然则,秦国未曾大举,臣下大功一时无从确立,繁剧国事又得有人担责。唯其如此,本王之意,初定要职人选,俱以假职代署,一俟功业立定,而后正位定爵。其间,若假职者连续三番大错,才不当其位,立即离职。此法诸位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十二名大臣异口同声。

“如此,本王宣示大位人选。”

嬴政话未落点,赵高从王案上捧起那卷竹简恭敬地递了过来。秦王接过竹简,又递给肃立一边的给事中。这个白发苍苍的执掌王城事务的内侍总管深深一躬,接过竹简清晰缓慢地念诵起来——

秦王政特书:欲立庙堂,先谋栋梁。业经各方举荐,元老咨议,今立大政如左:其一,原长史王绾,擢升假丞相,署理丞相府总领国政。其二,原前将军王翦,擢升假上将军,专司整军经武;原咸阳令蒙恬,擢升假上将军,襄助王翦整军经武;原假上将军桓龁,专司关外大营;但有军争大计,三假上将军会商议决。其三,原客卿李斯,擢升假长史,署理秦王书房并襄助秦王政务。其四,原内史郡守毕元,擢升假廷尉,总司执法各署。其五,原咸阳都尉嬴腾,擢升假内史郡郡守,兼领咸阳令咸阳将军。其六,原大田令郑国大功烁烁,职掌拓展,得总领经济十署,议决一切经济大计。秦王政十三年冬。

“诸位若有异议,当下便说。”嬴政目光扫过高声一问。

“臣等无异议!”殿中整齐一声。

嬴政微微一笑:“老国尉有话说?”

蒙武离座站起,一拱手:“老臣无异议,只是有话说。”

立即,大臣们的目光一齐聚向这个须发灰白的老国尉,人人不明所以。方才王书,在座大臣除老国尉蒙武、老廷尉嬴蹘、老太仓令嬴寰原职未动,其余几乎人人擢升。更不说长公子蒙恬擢升假上将军,父亲蒙武能有甚话可说?

“老国尉但说无妨。”嬴政分外平静。

“老臣才具平庸,年事渐高,今日请辞,以让后生。”

“老国尉体魄强健,毫无老相,宁终日闲居乎?”

“老臣虽非军政之才,然驰骋疆场自信尚可。老臣请入军为将!”

“如此,老国尉资望甚重,作假上将军与桓老将军共掌关外大营。”

“君上差矣!”老蒙武陡然红脸,“老夫不做假上将军,只求一军之将沙场建功!老夫少小入军,总是奉命纠缠军政,终未领军征战,身为将门之后,军旅老卒,老夫愧杀!”

“老国尉壮心可嘉!但有接任人选,许老国尉入军为将。”

“老夫举荐一人!”老蒙武昂昂一声。

“噢?老国尉有人?”

老蒙武一说,不独秦王惊讶,这些新锐大臣们也无不惊讶。谁都知道,国尉之才历来难选。放眼秦国朝野,如蒙武这般军政兼通者当真难觅。今日蒙武声言有人,却是何人?

“老臣所举之人,已在函谷关外。”

“那,是山东入秦之士?”

“正是。”

“此人与蒙氏世交?”

“非也。”

“那,老国尉如何判定其人有国尉之才?”

“此人三世国尉之后,连姓氏都一个‘尉’字,只一个天生国尉!”

嬴政不禁大笑,一挥手道:“此等人物,诸位谁有耳闻?”

李斯霍然起身:“臣知此人!只是……”

“散朝。”嬴政一挥手,“新老长史留宫,尽速交接。”